以改革求變,憑改革創新。中國海油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改革精神為指引,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取得了積極成效,深化采購供應鏈體制機制改革是集團公司以改革“關鍵一招”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改革越是深入,越要勇于擔當,今日起,中國海油官微推出深化采購供應鏈改革系列報道,聚焦集團公司推進改革的生動實踐和創新舉措,激勵廣大干部員工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更大力度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推動改革再深化。
盯著問題啃“硬骨頭”
——中國海油深化采購供應鏈改革系列報道之二
在集團采辦中,上游業務量非常大。不僅如此,龐大的采購量對生產單位專業匹配度的要求極高:在陸地使用的鉆井設備跟海上鉆井設備要求不同,在深水海域使用的海管與在淺水海域使用的海管規格不一樣,稠油與輕質油的開采設備需求也有差別……
“上游的采辦業務量大,對專業匹配度要求很高。”物裝采購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因為標準不統一,深化采購供應鏈改革過程中,實現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簡稱有限公司)6家單位的管辦分離成為最難啃的“骨頭”。
牽一發動全身。關于體制機制的每一次改革都伴隨著困難與挑戰。及時化解難題、削減陣痛,是推動改革平穩進行的重要前提。
為了破題,物裝采購中心制度先行、系統先行。
細致整理物資品類、從頭梳理審批流、推演工作流程……在改革之初,相關單位代表坐在一起,系統梳理并對照修訂此次改革涉及的采購供應鏈制度,同步完成集團公司和有限公司兩套《采購供應鏈管理制度》《采購供應鏈審批管理辦法》《采購供應鏈需求與品類管理辦法》等10份制度文件,讓劃轉人員有據可依,能夠馬上開展工作。
去年12月9日,“采辦2.0系統”全面切換。采辦人員登錄系統界面,新制度、新流程在統一工作平臺上“一夜更新”,制度更替平滑過渡。
除此之外,物裝采購中心要求所有采辦人員落實“首問責任”,加強需采協同。“人員調整后,需求單位可能還是會向原對接人提出需求。”物裝采購中心招標業務部負責人說,“被‘首問’的員工都要全力幫助需求單位解決問題,先保障需求單位的采購業務不受影響,再完成工作交接。”
需采協同是需采雙方的“雙向奔赴”。本輪改革中,需求單位在人員上崗、制度更新等改革步調上均與物裝采購中心保持一致。改革過渡期間,需采雙方的定期交流也提高到每2周一次,進一步加強需采雙方信息共享。
改革的難題不止出現在制度和工作模式的變化。
有限公司6家單位落實管辦分離后,有70%~80%的采辦人員隨業務調整要劃轉崗位。
“工作地點會不會變化?隨之產生的生活上的難題怎么解決?工作流程的變化能否快速適應?”不少涉及崗位調整的員工都有各種各樣的困惑。
為解心結,不讓憂慮“發酵”,在集團公司指導下,物裝采購中心黨委干部帶隊分赴各地采辦部組織交流座談,一張張問卷同步發放至劃轉人員手中,讓他們可以充分表達疑問和建議。經過一個多月的現場調研,調研團隊現場解答問題百余個,收集意見建議60余條。物裝采購中心成立專項工作組,將這些意見建議按照當前業務瓶頸、員工生活憂慮、能力提升訴求、工作經驗分享等分門別類,逐條分析解決員工提出的問題,組織專業培訓幫助劃轉人員適應新崗位,也將大家分享的基層經驗記錄在冊。
除此之外,物裝采購中心還組織了多場宣貫交流,對業務、行政、人事等工作進行集中講解;積極發揮黨員網格員作用,在基層持續做好深入廣泛的政策宣講工作;利用自有平臺對改革進展跟進介紹,改革政策、改革理念能夠在專欄方便找到,員工故事也會形成專題報道,進一步傳播基層的優秀實踐。
大家不僅理解了改革的制度,也能夠提高站位認識改革的意義。“作為改革中的個體,我們不僅要加強采辦合規管理能力,提升專業水平,更要進一步發揮供應鏈價值,促進集團整體的降本提質增效。”一位采辦人員說。
作為管辦分離中“管”的一端,有限各單位物裝管理部同樣面臨改革的各種變化。改革后,采辦人員的職責界面更加清晰,物裝管理部負責前端需求管理和后端合同執行,物裝采購中心負責中間的招標、采辦等環節。“管辦雙方分工明確、相互制約,不僅有助于工作效率提升,還能進一步對審批流查漏補缺,防范廉潔風險。”有限天津分公司物裝管理部法律合規負責人說,“我們目前仍處在改革后的磨合期,隨著供應鏈一路工作越來越專業化、集中化,相信供應鏈采購的規模效應也會更強。”
當前,改革涉及的制度已經部分建立并落實,階段性成效初顯。在新業務流程已經平穩運行一段時間后,“采辦2.0系統”上有約540個單據正在同步推進,得益于數字化平臺的輔助,不同進程、不同需求的單據流程均有條不紊。統一的制度和標準借助數字化平臺全面落實,合規得到了進一步保障。與此同時,更加專業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和采購供應鏈管理體系也正在建設、完善中,以期幫助供應鏈在未來實現更高的集中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