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在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這個項目的落地過程時,索河街道負責招商的副主任張耀深感欣慰,“跟蹤這個項目大半年時間,終于有了成果。”
張耀說,今年春節,他與同事只休息了兩天,“楚商回漢過春節,這也是難得的招商機會,我們自然要在崗”。
去年臘月二十四,在長沙經營紡織、服飾生意的袁長江回鄉探望父母和親友。
得知這一消息,街道的招商團隊并沒有急著上門拜訪,而是通過電話預約第二天拜訪時間,“旅途勞累,要給人家留出休息、團聚的時間”。
第二天上午,張耀和同事與袁長江坐在屋前的空地上,曬著太陽、嗑著瓜子、吃著花生。這場簡易又接地氣的招商推進會上,雙方敲定了這個9億元項目的投資細節,并達成簽約意向。
“電話溝通交流幾個月,不如見面交流半個小時。”張耀說。
其實,這個項目的落地并不像張耀說得那么輕松,前后經歷了7年多的反復協調。
早在2017年,袁長江就有返鄉投資的想法,他當時將一個倉儲項目落戶索河街道,無奈因種種原因最終未能落地。但雙方此后的聯系從未中斷,袁長江逢年過節都會收到來自家鄉的問候。
去年7月,索河街道招商團隊跑遍北京、上海、天津、長沙等國內各大城市,向蔡甸籍企業家大力推介索河的“天賜山水”,作為索河籍企業家、長沙武漢商會副會長,袁長江成了重點拜訪對象。
家鄉的變化也令袁長江心動:“索河多丘陵,風景好,以前卻是個窮地方。招商干部告訴我,當地正打造地熱溫泉小鎮,借助地熱資源打通產旅融合發展產業鏈,已建成運營十多家特色民宿,去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
袁長江說,有游客就有消費,家鄉還是很傳統的農村集鎮,商業接待能力幾乎是空白。在與索河籍的長沙企業家、招商團隊坐在一起開展一次“頭腦風暴”后,他有意在家鄉打造一個商業綜合體。
袁長江說,去年臘月二十五的會談,讓他的項目規劃及定位越來越清晰,“只等恰當時間簽約”。
大年初一上午8時,袁長江在進山的路上湊巧遇到了正在加班的張耀。張耀邀請他參加大年初六街道舉行的集中簽約儀式及索河籍企業家座談會。
2月3日,大年初六,索河街道會議室內格外熱鬧,集中簽約4個重大項目,投資總金額16.8億元,這其中包括石山商業綜合體項目的9億元投資。
在當天的企業家座談會上,袁長江說:“以前,我常常會向長沙的朋友介紹家鄉好、家鄉美。但他們一提出要過來玩的時候,我就不敢接茬。現在街里有民宿、有美食、有景區,讓我有了接朋友來索河玩的底氣,這也是我投資項目的底氣。”
據了解,索河溫泉位于索河街道石馬村,日出水量超2000立方米,出水溫度50.2℃,富含氟、鍶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近年來,索河街道大力實施“全域文化旅游精品塑造工程”,圍繞區委、區政府賦予的“打造地熱溫泉小鎮”這一重點任務,著力打造全域旅游知名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