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無論是主流的發電企業還是中東部的重點省份,提出明確的分散式風電項目計劃的不在少數,有的已經落地,有的正在快速推進中。從集中式開發一統天下到集中式和分散式兩條腿走路,折射出的是我國風電開發思路和模式之變。“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分散式風電能否由此扭轉尷尬的境地,真正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分散式風電具有天然的優勢,但尷尬的是,我國分散式風電并網量只占全國風電并網總量的1%左右,遠遠低于歐洲水平,其發展水平也總體滯后于我國分布式光伏。
實際上,早在2009年,我國就提出分散式風電概念。2010年,陜西狼爾溝就開展實施了分散式風電項目。主管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力挺分散式風電發展。遺憾的是,政策的推動并未帶來所期待的開花結果。
究其原因,因素是多方面的。從投資回報來說,分散式風電項目容量相對較小,開發單位成本相對較高。國內風電投資主體單一,絕大部分是國有資本,對投資少、規模小的分散式風電積極性不足。從配套支持來說,各省區分散式風電規劃編制和電力消納研究滯后,政府的引導不夠。分散式風電的推動沒有和縣域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尤其是和廣大農村、農戶的利益沒有切實結合起來,未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從技術層面說,分散式風電項目呈現多樣化,對機組的適應性提出了個性化要求,整機廠商對市場研究不足,尤其是在定制化風機和小型風電標準方面比較欠缺,也沒有對分散式風電發展起到應有的引領作用。
對于已告別“野蠻生長”階段,亟需提升發展質量和優化布局的中國風電產業而言,發展分散式風電已成為提高風能利用率,推動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與此前單純的政策推動不同,這一次,風電開發企業將具有更多的內生動力。
就整個行業而言,分散式風電發展的核心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風電開發思路的轉變,不是簡單的建設模式的變化,而是涉及風電行業的深層次理念轉變。但愿,“起了大早,趕了晚集”的窘境能從此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