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光伏政策的調整,國內光伏企業紛紛將海外市場作為“突圍”方向。近日,國際分析機構IHS Markit將2018年的全球光伏裝機量預測從113GW下調至105GW,預計全球需求提升將彌補中國市場的需求下降,今年裝機量仍將比2017年增長10%以上。
在此背景下,作為光伏揚帆海外的重要模式,EPC工程如何躲避行業風險?
“出海”門檻降低
近年來,無論是傳統電力還是新能源,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即設計、采購與施工承包模式)在對外承包工程總額中所占比重逐漸加大,與傳統的施工承包模式相比,其項目收益更高,但風險系數也更大,需要承包商通過管理能力、技術水平、融資實力、實施經驗等方面提升與增強才能夠有效實施項目,同時實現既定的項目收益目標。
據了解,我國對外EPC工程經歷了勞務輸出、EPC、EPC+F、投建營一體化等多種模式的形態演進。“海外EPC市場近幾年變化非常大,合作條件越來越苛刻,承包價格越來越低,風險越來越大,與此同時,EPC自身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商業生態變化非常大。”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律師宋玉祥告訴記者。
從法律法規上來講,2017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最大的變化就是國家層面取消了相關管制,企業想要對外承包工程,在中國境內沒有資質和門檻要求。
“這是雙刃劍。對于原先沒有相關工程總承包資質的企業是福音,但也導致中小企業‘走出去’,更加魚龍混雜,競爭更加激烈,還有可能引發惡性競爭。”宋玉祥分析,海外市場大部分項目采取融資模式,后面跟著融資銀行,會對EPC承包商進行審查,取消門檻限制,盡管對行業生態有一定影響,但不至于造成顛覆性后果。
另外,還有一個利好,隨著簡政放權的推進,商務部修改了《對外承包工程項目投標(議標)管理辦法》,準制改成備案制,并將相關權限下放至省級商務部門。
“‘531’新政后,半年時間內是光伏行業需求的回調階段,因成本下降帶來的全球市場需求至少增長5%。”天合光能中國區組件“產品+”價值群負責人曾義認為,包括印度、拉丁美洲等地區以前不能做的項目,現在也可提上日程。也有國金證券分析師認為,一旦光伏成本繼續下降,歐洲、拉丁美洲、美國、東南亞、阿聯酋等眾多市場也可實現增產。
EPC出現新趨勢
“EPC現在出現資金拉動工程的新趨勢。”宋玉祥說,幾年之前承包商只是單純做承包,現在的趨勢是“要掙錢,先出錢”,現在大多都是資金運作重大項目,其中包括先墊資,以亞非拉國家為主,通常要求中國承包商為其從中國的銀行融資,巴基斯坦、孟加拉、菲律賓的EPC項目都出現過類似情況,業主要求在融資關閉前先墊資開工。
另外一種情形是參股投資拉動EPC工程,承包商參股10%—20%,在埃及就有多個這樣的項目。“因為光伏項目有25年保質期,EPC承包商會被要求同時負責運維。”宋玉祥補充道,承包商同時承擔運維是光伏項目趨勢。
“融資租賃以前較多用在海外風電項目上,近年來,逐漸用于開發海外光伏項目。” 宋玉祥指出,除此以外,海外收購也越來越多,“對于境外投資行業來講,海外收購并不是新交易模式,但對EPC企業來講,則是新模式,不一定要短期收益,而是借此擴大平臺,布局項目。”
市場風險加大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海外EPC市場環境競爭日趨激烈,甚至達到了白熱化的地步,這種競爭體現在EPC承包價格、IPP上網電價越來越低,工期越來越短。
近兩年,比較典型的案例是2016年,迪拜電力和供水機構與阿布扎比未來能源公司正式簽署了迪拜光伏園第三期800MW項目的購電協議,成交價格為0.299美分/千瓦時,創下彼時全球最低光伏價格紀錄。2017年,沙特阿拉伯北部某省300MW光伏項目最低中標電價約為0.12元人民幣/千瓦時,再創新低。
“如果IPP電價低,成本會被轉移到承包商和組件企業上,將利潤空間壓得越來越低。有些承包商為了業績,甚至不要利潤去做項目。”某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對記者說,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據了解,風險管控能力是光伏EPC企業的另一弱點。境外投資項目交易模式、交易文件復雜,一些EPC企業自身負債率高、融資能力不足,缺乏海外投融資人才,導致光伏EPC企業面臨向境外投資轉型的結構性風險。
“外國土地多為私有制,征地困難,且當地政府一般支持力度較差,盡可能多跟持有方簽訂長時間的合約。最容易產生的問題之一是設備采購,很多新興市場原料儲備不足,要做好準備前期。很多電力公司是私有制,價格、損害賠償都要事先談好。絕大部分海外項目必須保證一次性通過試運行,不會給調整時間,一定要保證質量。”TüV北德員工朋泰彧也談到了光伏海外項目風控要點。
此外,受訪人士建議,不同國家之間項目標準差異大,政策風險和匯率風險也都是值得反復推敲和注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