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京東南一隅新添的“花園”,其實是通州區再生能源發電廠的廠區,今天下午發電廠正式啟動運行。投產后,項目總處理量達每日2250噸,年焚燒垃圾75萬噸,年發電量達2億度,將直接服務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再生能源發電廠是通州區人民政府、通州區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與市國資公司、綠色動力集團共同打造的全國環保示范工程,由市國資公司所屬綠色動力集團與通州區政府以BOT(建設-經營-轉讓)方式投資建設,項目一期總投資12.39億元,占地295畝。這個“花園電廠”還面向廣大市民和中小學生免費開放,成為國際一流的環保教育示范基地。主廠房采用紅色、黃色和藍色三種顏色的幕墻搭配,頗有現代范兒。
廠房前的空地成了一處人工湖景觀,雨后成片的蜻蜓在空中飛舞。“煙囪和一旁的電梯塔相連接,成為了一處觀景臺。”順著工作人員手指的方向,知事看到了在其他垃圾焚燒發電廠看不到的獨特景致:煙囪安裝上了紅色幕墻,電梯塔“穿”上了玻璃幕墻,目前還在最后的施工階段。電梯塔和煙囪間的最高處搭建了平臺,未來參觀者可乘電梯上到60多米高的平臺上,一覽廠區風景和通州南部地區的風貌。
走進廠房內,一樓是一處1000余平方米的環保教育基地。在“綠動印象”、“生態通州”和“人類覺醒”三個展廳內,多媒體設施通過聲光電等形式講述著各類環保知識,一個主題為垃圾分類回收的人機互動游戲成了最亮眼的主角,吸引不少觀眾參與。
拾級而上,在廠房最高層,能俯瞰30米深的碩大“天坑”,來自通州區各區域的垃圾在這兒堆成了一座小山。工作臺前,兩名工人操縱著抓斗把垃圾送向焚燒爐。“我們今天共處理了1000多噸的生活垃圾,每天處理的量都將增加,預計20天后三個焚燒爐就將滿負荷運行。”工作人員介紹。
沿著走廊向前走,兩邊的墻壁上嵌著大屏幕,參觀者可以隨時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和垃圾焚燒工藝流程。透過兩側玻璃,就能看見垃圾焚燒發電的全過程。這里的機器和管線密集,看起來如同天羅地網,生產線全部采取負壓密封式處理技術,廠房內聞不到垃圾異味。提起這座本市最新投產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先進工藝,技術工人如數家珍。垃圾焚燒產生的水、電和爐渣,都成為了循環利用的寶貝:處理后的垃圾滲瀝液和收集的雨水,不僅能作為廠區景觀綠化用水,還能作為工業用水回用,實現污水零排放;廠區將建5000余立方米容量的地下雨水池,充分達到節水目的,這在本市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中尚屬首例;焚燒過程可實現年發電量2億度,將并入國家電網為企業創造盈利;焚燒產生的爐渣可循環利用,做成磚去鋪路,煙氣排放指標也高于歐盟標準。
據介紹,發電廠一期項目投產后,垃圾日處理能力將達2250噸,年發電2億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近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萬噸,項目可節約土地近3000畝,有效緩解通州區垃圾處理設施飽和狀態,并實現通州區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目標。據悉,這座發電廠的二期工程計劃年內啟動前期手續,目前可行性報告已編制完成。二期工程竣工后,一二期工程日處理能力總共達3950噸,將成為本市處理量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可全面滿足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垃圾處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