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下,廈門東渡海天碼頭,一艘新加坡籍散貨輪正緩緩泊岸,來自印度尼西亞的1300多噸冷軋鋼在此卸船。隨后,該批貨物將分裝集裝箱,通過國際中轉模式,乘班輪前往世界各地。
“這標志著廈門港海運貨物‘國際中轉,散進集出’新業務模式正式啟用。目前,我們一周有28條線路與東南亞連接,使得廈門到東南亞、東南亞經廈門中轉到東北亞或者南美北美的貨物都能夠很順利地流通。”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總經理許旭波說。
福建作為我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充分發揮歷史、區位、港口、人文等優勢,以東南亞為重點區域,著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經貿合作的前沿平臺,全方位推進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在雙向投資發展方面,福建積極組織省內企業赴境外參加經貿活動,引導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投資。5年來,全省累計備案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和境外分支機構達2533家,協議投資額266億美元。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投資項目256個,協議投資額61.5億美元。
在雙向貿易擴大方面,鼓勵省內企業到境外投資設立倉儲基地、商貿物流基地、展銷中心、營運中心、跨境電商配送中心。5年來,福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貨物貿易總額達2055.5億美元。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福建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進出口達1953.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9%,占全省對外貿易總額的32.6%。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出口量的增長,是推動福建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
同時,福建把互聯互通建設作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突破口,加強與東盟國家在港口碼頭、物流園區、集散基地和配送中心等建設管理方面的合作;加快推進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著力打造國際集裝箱干線港、區域性郵輪母港;增開至東南亞、西亞等國際航線;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網絡設施建設,搭建面向東盟國家的跨境電子商務及物流信息共享平臺。
經過5年努力,福建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互聯互通已經取得新突破,全省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71個,開通集裝箱外貿航線121條,與世界上14個重點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口關系;在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等方面持續布局,贛龍鐵路、泉州斗尾30萬噸原油碼頭、廈門新機場、福州長樂機場二期等一批大項目有序推進,不斷提升福建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撐力。同時,開行中歐、中亞國際貨運班列,發展海鐵聯運,促進海、陸有效對接。中歐(廈門)班列自2015年8月開行以來,已累計發運329列、22824個標箱,實現每周6列的常態化運營,通達亞、歐9個國家13個城市,并通過海鐵聯運將貨源地拓展到東盟地區。
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發布后,福建提出要努力建設海上西線、南線、北線,以及陸上經濟合作走廊,并著力打造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域,在投資貿易便利化、營商環境優化、金融創新、監管服務等方面先行先試,從而增強要素集聚與輻射能力,形成了一條連綿不斷的文化紐帶,共同串聯起“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地區共同繁榮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