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島度假村廢棄停車場內的“僵尸充電樁”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在蟹島度假村東門附近停車場,出現了一處大規模的“僵尸樁”,約40根新能源車充電樁全部閑置,其中大部分已經損壞。充電樁運營企業內部人士透露,這批充電樁是發展初期為搶占市場而大量建設的。由于重擴張、少規劃,致使充電樁大量閑置。然而,如何處置閑置充電樁又成為新難題。由于已經申報政府補貼,充電樁運營企業要保證充電樁至少5年正常連續使用,因此很難自主決定將其拆除或是移位。
現場
40余根閑置荒廢中充電樁變“僵尸樁”
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來到蟹島度假村,順著東門往里走,看到一處廢棄停車場,鐵柵欄門上掛著醒目的藍色牌示,提醒游客“本停車場僅限參觀、旅游觀光、住宿車輛免費停放,禁止社會車輛過夜或長期停放”。停車場由一片樹林改造而成,現如今已經破敗不堪。裸露的土地上長滿了雜草,有些草叢已經沒過了膝蓋。一腳踩下去,激起一群小飛蟲,蜂擁盤旋向臉上撲來。
透過樹林和雜草,可以看到停車場里“藏著”大約40根閑置的新能源車充電樁。大部分充電樁已經損壞。要么槍頭損壞,要么亮著“故障”黃燈,或者已經斷電無法使用,成為一片密集的“僵尸樁”。北青報記者發現,由于長時間無人使用,有的充電樁已經裸露出了充電線,只好用塑料袋包裹;有的已經被藤蔓纏繞起來;甚至還有的充電樁已被大火燒焦。
去年5月,該停車場發生了電動巴士連環火災,燒焦的大巴車外殼迄今還停留在廢棄停車場的一側。“也正是從那場大火開始,這處停車場就廢棄不用了,一直處于無人看護、管理的狀態。充電樁自然成了‘擺設’,基本上不再提供充電服務。”蟹島度假村東門附近的保安告訴北青報記者。
困局
充電樁運營企業難以自行拆除移位
閑置或廢棄的充電樁該如何處置?北青報記者發現,現如今這已成為一個新難題,充電樁運營企業很難自主決定將其拆除或是移位。
據了解,在充電樁建設及運行維護過程中,政府部門會給予一定補貼。各地補貼方式不盡相同,北京的做法是最高按照“充電樁建設項目總投資的30%”給予資金補貼,從而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推進公共充電樁的建設。
但是,根據今年1月5日北京市發改委印發的《關于組織好新能源小客車社會公用充電設施項目申報2018年度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補助資金工作的函》,在申報條件中明確:充電設施項目需“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充電服務且保證至少5年的正常連續使用”。
目前在北京市建設的充電樁均未滿5年。據一位充電樁運營企業負責人透露,“建設充電樁”、“申報補貼”、“領取補貼”三個環節是存在一定時間差的,目前已有部分充電樁拿到了政府補貼。在未達到正常運營5年的情況下,企業很難自主決定或者下定決心,將閑置充電樁拆除、移位。
調查
初期搶占市場 盲目建設大量充電樁
蟹島度假村廢棄停車場內的約40根充電樁,均標明是“星星充電”品牌。它們是何時建成的?為何要在這里密集建設充電樁?
北青報記者聯系到一位星星充電的內部人士,據他介紹,這批充電樁是2015年5月以后建設的,“在特定條件下蠻干的結果,走了一些彎路”。該內部人士坦言,當時星星充電剛進入北京市場不久,整個行業處于起步階段,對充電樁的建設布局是比較盲目的。
“在蟹島布設充電樁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為了搶占市場、搶占電源。”據這位內部人士介紹,蟹島度假村當時恰好有一部分剩余電源,正好可以用來發展建設充電樁。那一時期,各家運營企業都在追求數量、占領場地,于是,星星充電在蟹島東門停車場建設了充電樁。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北京市場上主要的充電樁運營企業大多是2014年至2015年入局的。由于充電樁屬于新生事物,同時受制于新能源汽車數量較少,當時充電樁運營企業無法判斷人們的實際需求在哪里,主要做法是“提前布局,搶占市場”。
自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北京建設了大量充電樁,每年全市新增樁數量能達到7000至8000個。各家企業都在盲目地進行市場擴張,不斷擴大規模。然而,這也帶來了充電樁的低使用率。據統計,北京公用充電樁平均每日使用時長只占6%至7%,其余大部分時間均處于閑置狀態。根據測算,每個充電樁每天至少充滿8小時,才能基本實現盈虧平衡。換言之,如果每個充電樁平均使用率都能達到30%至40%,企業3至4年左右才能收回投入成本。
擴張缺少規劃 充電樁大量閑置
充電樁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卻缺少規劃布局,這是充電樁使用率低下甚至遭到廢棄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一位充電樁運營企業負責人透露,運營企業在進入北京市場初期,將私家新能源車定為主要服務對象,但是在后期調研中發現,人們在駕駛私家新能源車出行時,一般不會選擇單程超過100公里的路線。“然而,我們最初卻在一些距離市中心100公里以上的位置建設了公共充電樁,造成這些區域的樁閑置率相對較高”。
實際上,蟹島度假村也面臨著相似的情況。雖然緊鄰機場高速,節假日客流量也比較大,但大多以旅行團為主,旅游大巴車成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新能源私家車的數量相對較少。同時,據一位在蟹島開店的店主介紹,蟹島周邊居民區并不集中,居民也不會專程跑到這里來充電。
調查發現,安裝在旅游景區里的充電樁平均使用率普遍都不高。旅游景區沒有固定使用人群,充電樁更多的是發揮“補電”作用,難以形成“黏性”。
運營企業變理性 2017年新建充電樁減半
充電樁行業自2016年下半年迎來了轉折點,變得理性了很多。充電樁運營企業開始根據前期建設布局的情況,重新考核評估,分析使用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制定規劃。此后,充電樁的建設規模也出現了明顯下降,2017年新增充電樁數量幾近減半,北京全年新建公共充電樁僅有3000多個。
星星充電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再建設新的充電樁,要提前考察待建區域的實際情況,并列出了“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電價低、停車費低甚至免費、物業公司愿意配合、交通便捷順暢、周邊有超市或洗手間等配套設施……這些內容都列入正面清單,屬于加分項;相反則是減分項。“對待建區域進行綜合評分后,我們再考慮是否投建新的充電樁。對于建設數量、快慢充電樁比例等也會提前規劃。”
同時,充電樁運營企業已經開始摸排已建充電樁的使用狀況。“今年8月28日,我們舉辦了低碳節免費充電活動,當天所有新能源車主都可以免費充電。我們發現,即使在免費充電的狀態下,仍有一些充電樁無人使用。這樣的充電樁是存在問題的,有可能是布局不合理造成的閑置,我們要派人去現場調研。”星星充電內部人士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