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比亞迪發布了公司2018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三季度在銷售額增長的同時,利潤同比大幅下滑,這種狀況也從去年延續到了今年。
根據財報顯示,比亞迪前三季度營收889.9億元,同比增長20.35%,凈利潤15.27億元,同比下降45.3%;第三季度營收348.3億元,同比增長20.54%,凈利潤10.5億元,同比下降1.9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為5.0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0.46%。同時,比亞迪預計2018年全年凈利潤約為27.27億元~31.27億元。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呢?
比亞迪的情況并非個例,甚至算是為數不多保持增長的的正面案例。事實上,今年以來整個汽車行業的形勢的利潤都有所下滑。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23家整車上市公司(含22家A股上市公司及凱馬B)共計實現營業收入7812.24億元,同比增長13.12%;其中有14家公司營收出現同比增長。但與此對應的是,23家整車公司上半年合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1.54億元,同比下降4.88%;其中有5家公司上半年出現虧損,較去年同期新增3家,且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和虧損額加重的有13家,占據一半之多。
另一方面,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持續退坡也對主打新能源汽車的車企造成直接影響。
不久前,工信部在官網公示了《2017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補充)情況》。經審核,2016年和2017年新能源汽車企業應清算補貼資金(補充)約50.88億元,同時有7782輛車不符合補貼要求被核減。其中,比亞迪涉及數量最多,有5672輛車被核減。
對于2018年度業績的預估,比亞迪在財報中預計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繼續維持強勁增長,帶動集團盈利快速恢復。
新能源乘用車部分,新車型憑借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已累計大量在手訂單,隨著電池產能瓶頸的緩解,預計銷量較去年同期將實現大幅增長。新能源商用車部分,雖然電動大巴銷量預計將有所下滑,但隨著電動專用車的批量交付,集團商用車業務將實現平穩發展。
燃油車業務方面,預計宋 Max 將繼續熱銷,新車型全新一代唐燃油版及秦 Pro 燃油版銷量將持續增長,較好的抵消老款車型銷量下滑帶來的影響,燃油車整體銷售平穩。
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方面,金屬部件業務競爭力持續增強,玻璃機殼業務穩步推進,但受行業需求疲弱及市場競爭加劇影響,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預計將維持平穩發展。光伏業務部分,受銷量及單價下滑影響,預計光伏業務于第四季度仍有一定虧損。
編輯點評: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總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一,整個行業從“野蠻生長”逐漸過渡到“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參考成熟的歐美汽車市場,就會了解到低速增長才是成熟市場的常態,競爭加劇,甚至出現淘汰,才是良性的市場機制,有利于我國汽車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