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dMackenzie表示,中國在海上風電市場的增長處于領先地位,中國的海上風電能力將從2017年2吉瓦猛增至2027年的31吉瓦。
其次是中國臺灣,臺灣在2027年的海上風電能力也將達8.7吉瓦,占亞太地區的20%。憑借相對穩定的監管制度、政府支持和對外資的開放,2020年臺灣將成為除中國大陸以外亞太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目前,臺灣的電力嚴重依賴煤、天然氣和核能。但臺灣已經宣布將在2025年之前關閉核電工廠,將留下大約5吉瓦的電力空白需要填報。海上風電項目將承擔該任務,臺灣已經批準和計劃了超過5.7吉瓦的海上風電項目。
未來5年,包括韓國和日本在內的東亞地區,需要大約370億美元的投資,來滿足海上風電能力的巨大發展需求。尤其有力的因素就是海上風電價格正在下降,到2025年,未來的海上風電價格將能與傳統的熱能價格形成競爭。
盡管海上風電在亞太地區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但該地區仍存在技術成熟度與區域性海上風電供應鏈有限性等方面的主要挑戰,仍在追趕歐洲。
即使是技術相對先進的中國,仍然落后于歐洲。比如,中國領先的海上風力發電機供應商上海電氣,仍然依賴來自歐洲原始設備制造商西門子-Gamesa可再生能源公司的技術許可,而且區域性供應商仍然不能提供8兆瓦以上的海上風力發電機,這方面現在已經是領先的海上風電開發商的首選。
韓國和日本的本土發動機供應商則正在投資能與西方發電機相當的新型大型海上機械,但這將需要時間,因為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開發,需要測試新的示范裝置。
此外,支持海上風力發電的增長,需要發展強大的供應鏈,需要建立海上基礎設施,擁有本地船隊來安裝和服務海上風電場,升級輸電系統也將需要時間。這些都需要各地政府作出強有力的承諾,支持和投資海上風電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