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鐵路--2018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運營30年,30年流淌“黑金”60億噸,裝滿萬噸大列可繞赤道20余圈。
1985年動工、1988年正式開通的大秦線,西起山西大同,東至河北秦皇島,全長653公里,是中國第一條重載鐵路。由210節車廂組成,長度超過2.5公里的重載列車,在同煤塔山礦裝車完畢。自湖東站發出的運煤列車,來自山西、陜西和內蒙古西部。
如今,每天約有90列火車從大同湖東站出發,將“三西”煤海的“黑金”運至港口,然后裝船出海,到達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用戶手中。一直以來,大秦鐵路擔負著我國六大電網、五大發電集團和上萬家工礦企業的生產用煤以及十幾個省區市的生產生活用煤的運輸任務。
作為“西煤東運”的“主動脈”,大秦鐵路宛若一條溫暖的“河”:運的是煤,流淌的是光和熱。
大秦線開通之初年運量僅有2000多萬噸,2002年達到了設計年運輸能力1億噸的目標。隨后運量加快攀升,2005年突破2億噸,2007年突破3億噸,然后是4億噸、4.5億噸,今年有望實現新突破。
2014年4月2日,長近4公里、總重達3.15萬噸,由4臺電力機車和315節貨車組成的3萬噸重載列車實驗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掌握3萬噸鐵路重載技術的國家之一。
“大秦鐵路作為目前世界上運輸密度最大的重載鐵路,創造了單條鐵路年運量超過4.5億噸的世界紀錄。”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劉振芳說。
每當冰雪災害、迎峰度夏、煤炭供應緊張、電煤告急之時,大秦鐵路這條溫暖的“煤河”,總是沖在保運輸、保供應的最前線。
“大秦線上的重載機車,從最初的直流傳動技術的韶山系列,到交流傳動技術的和諧系列,實現了對國際同行業的追趕。”中車大同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梁鎮中說,基于大秦線上的技術實踐,他們已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國際重載領先標準的30噸大軸重電力機車。
“這里就像一個龐大的試驗場,幾乎每天都有創新成果。”這是不少重載鐵路專家的共識。30年來,在千里鋼軌“試驗場”上,大秦鐵路鍛造出了獨具特色的“產運輸”對接、“集疏運”一體、“速密重”并舉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載運輸體系。
“大秦鐵路是我國發展重載鐵路運輸的一個成功典范。”原鐵道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說,在大秦鐵路的引領下,我國先后建成了朔黃、瓦日等重載鐵路。
在環保方面,現在的大秦線,可謂一條“綠色運輸線”。一塊煤,從出井裝車,到港口裝船,一路都是封閉的皮帶和管道,很少拋灑。
與公路運輸相比,鐵路電力機車運輸沒有廢氣排放,綠色效益顯著。有人測算,每一列2萬噸大列駛過,相當于減少了約700輛30噸運煤卡車對環境的污染;按日運量130萬噸計算,相當于大秦線每天可減少約4.3萬輛30噸運煤卡車對環境的污染。而大秦鐵路4.5億噸的年運量,約相當于減少碳排放量1200多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