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與國企都是我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體制不同,承擔的責任也不同。各有各的優勢和劣勢。國有企業集中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對經濟起保障作用,民營企業提供制造業產品,特別是最終消費品。
民營的優勢:產權清晰,權責明確,企業家有追求創新和資本增值的原動力,民營有良好的風險承擔機制,民企決策主體單一,程序簡化,具有決策快,效率高的機制。國企的劣勢:項目需要層層委托代理,層層監督管理,重大決策必須設立繁多的程序和規定,經過多層審批程序,受到各種規章制度的約束規范,大大降低了決策效率。
高科技發展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企業是風險的直接承擔者,一旦企業在產品選擇,技術路線選擇脫離了市場需求和方向,就要面臨傾家蕩產,前功盡棄的風險,這些人比坐起坐在機關里面審查產業扶持基金的公務員來講,壓力不知大多少倍。
民營企業經營困難,在這段時間以來更是成為熱點話題,有四點原因:一是整體經濟形勢“穩中有變”,首先受沖擊的是民企;二是近年“三去一降一補”使產業鏈相對優勢地位發生變化,在上游的企業更賺錢;三是影子銀行受到抑制,阻斷民企以前的融資途徑;四是歧視民企現象仍存在。
光伏行業是競爭充分的行業,以前都是民營企業在玩,除了投資大型地面電站外,沒有國企什么事,但近年來,國企參與越來越多,2018年的領跑者基地,國有企業占了70%左右,民營企業除了晶科,別的企業都慘敗收場。領跑者基地是資金密集性項目,貨款的利率直接決定企業的利潤了,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在6-8%之間,國有企業的融資成本則在3-5%之間,而領跑者基地的利潤低,大約在5-7%,民營企業稍微控制不好,就面臨虧損。
而光伏圈的民營,今年就特別難過,國企則相當好過,民營企業的命運,有三種,一是賣身,二是破產,三是拼命堅持。
1、531新政出來之后,協鑫集團從未參加過任何聯名上書的事情,也從未參加過集體進京拜會能源局的事情。反而將中能硅業的控股權出售給上海電氣的事情。中能硅業2017年硅片產出達24GW,為全球第一,占據全球硅片的1/4產能,除擁有規模的優勢,還有技術上的絕對領先優勢,在光伏行業中,越到上游利潤越高,所以硅片還是光伏行業最賺錢的。中能硅業就是光伏行業的“白富美”,不過就是這樣的一個美人,最后也沒有賣成,被退回了。
2、2018年11月26日,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根據債務人申請,依法裁定受理山東大海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申請,山東大海集團有限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大海集團是山東省乃至全國有名的企業,山東大海集團始建于1988年,職工8000余人,是一個集“紡織、新能源、新材料、國際貿易”等循環經濟產業為主導,跨行業、跨地區、國際化經營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大海新能源是山東省最大的光伏企業之一,2017年托管破產的山東天信集團受到拖累。
3、2018年11月6日晚,民企易事特迎來驚奇時刻。創立、執掌易事特近30年之久的何思模家族,通過轉讓大半股權,換來國企珠海華發集團入主。這家位于東莞,以UPS不間斷電源為核心的制造企業,在一夕之間戴上了紅頂的帽檐。根據易事特當晚發布的公告,易事特控股股東揚州東方集團、實際控制人何思模與珠海華發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擬先將其持有公司29.9%的股權協議轉讓給華發集團。此次股權轉讓過戶完成后,華發集團將采取部分要約方式再取得易事特5%股權,全部收購完成后,華發集團合計持有公司股權比例達到34.9%,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
光伏民營企業也非鐵板一塊,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以協鑫為首的去補貼派,協鑫在公開場合都是宣揚不要光伏補貼,平價上網,從來不質疑能源局的531政策,究其原因,目前協鑫持有的光伏電站裝機規模已超過7GW,有230多個電站,但目前列入第七批國家補貼的電站項目只截至2016年2月,有大量電價補貼屬于應收賬款,因為分布式補貼是優先給的,如果后面都沒有補貼,就可以快一點拿到手。還有一種是以通威,天合,隆基,晶科,陽光電源等組件和逆變器生產廠家,歷史負擔不多,他們認為光伏平價上網的時機還沒有到,如果一下子去掉補貼,會對行業的發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