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加氧處理工藝獲重大突破
2019-01-05 15:56 來源:《中國電力報》 瀏覽:
12月20日,記者從華能集團西安熱工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在火電廠給水加氧處理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其研發的液態恒值加氧技術創造性的變氣態可壓縮介質輸送過程為液態剛性介質輸送過程,從技術源頭解決了傳統給水加氧處理技術中氧氣加入速率不均勻、氧量控制區間波動較大、氧量控制效果較差等問題,從而實現了給水、凝結水、高加疏水加氧過程中氧量的恒值控制,其控制精度可達設定值±3毫克/升水平。對于給水加氧處理工藝在國內高參數火電機組中的推廣有著重要意義。
據了解,該技術適用于機組全工況運行條件,特別在當前火電機組頻繁調峰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證給水加氧工藝正常、穩定、精準投運,從而避免鍋爐過量加氧或加氧量不足現象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機組運行安全性。應用該技術后,可以大幅減少高鹽廢水的產生,單臺60萬千瓦機組,折算為固體鹽類每年可減少64噸,節水減排效果顯著;同時可有效降低鍋爐水冷壁結垢速率,抑制鍋爐壓差上升速率,提高機組熱效率,保持鍋爐運行效率穩定,延長鍋爐酸洗周期,提高電廠運行效益,單臺60萬千瓦機組年節約費用近150萬元。該技術目前已在國內外多個機組中成功應用,對于火電機組的節能減排、構建環境友好型企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未來20 年新能源和火電仍將相互依存,電力公司或迎來盈利和估值雙修復。參考國家2060 年碳中和目標,未來20 年并未提及退出火電。而最近的電荒表明,清潔能源受制于時間和空間限制,并不能支撐冬季電力的缺口。因此,我們認為“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期間,火電或仍將承擔基礎電源和輔助調峰電源的作用,不僅不該關,還應該增加機組,否則冬季電荒還會重來。
1月25日21時18分,晉能保德2×660MW超超臨界低熱值煤發電工程2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這標志著山西省煤電一體化樣板工程正式投運,晉電外送新增重要支點,“輸煤變輸電”戰略再添重要依托。
相比于水蒸氣發電機組,sCO2發電是一項顛覆性技術,涉及到許多關鍵技術的研發,商業化還需一段時間,但它代表能源動力行業的發展方向。
1月15日,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上海廟公司1號間冷塔順利結頂。這是世界最大的鋼結構冷卻塔,也是全國首例在百萬級機組中采用全鋼結構的冷卻塔。該公司1號間冷塔由“錐體+展寬平臺+圓柱體+加強環”四部分組成,主體結構共18層,總高190.2米,錐段為6層,直筒段為12層,由576榀鋼三角和全鋼蒙皮拼裝而成,零米以上主體為全鋼構架,自重6500余噸。
2020年12月31日晚21點整,國家能源集團國華電力錦界電廠三期工程6號機組一次通過168小時連續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這是該廠繼5號機組2020年12月23日高標準投產后的又一重要成果,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應用了世界首例汽輪機高位布置技術的2臺660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實現月內、年內“雙投”,全部轉入商業運行,開創了我國電站設計、制造、建設發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