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1月8日援引不具名的OPEC官員稱,為了將油價提到80美元/桶,沙特計劃削減原油出口10%,從2018年11月的歷史高位790萬桶/日減少至多80萬桶/日,到2019年1月底降至710萬桶/日左右,目的是提振油價,以期為沙特在稍早前公布增加的財政赤字買單。
財經媒體CNBC援引機構ClipperData的最新數據顯示,沙特原油裝船發往美國的數量已經連降幾個月。數據顯示,從歐佩克國家發往美國的原油船貨在去年12月降至163萬桶/日,為至少五年來的最低水平,分析師稱,面對美國頁巖油產量和庫存增加的局面,沙特和其他產油國都在抑制對美國市場的供應。
根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能源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月中旬,美國對沙特石油的進口可能會降至3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而上一次從沙特對美國原油出口量降至50萬桶以下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的中期,當時沙特在48個月的周期內將原油產量削減了80%。
對此,按俄媒RT的分析就是,目前,OPEC的影響力逐漸消失,這與美國的能源復興有關。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報告顯示,因美國頁巖氣的高效開采,到2025年,美國原油產能占全球原油產量增量的50%,并預測在接下來的20個月內,美油產量將繼續排在俄沙兩國前,EIA報告稱,到2019年4月份美國原油產量可能達到1205萬桶/日,而到2019年12月則將達到1229萬桶/日。
這將意味著,OPEC或正式失去了對世界石油市場的控制權,OPEC和沙特在原油市場或將成為配角,同時,這也是一個讓OPEC令人擔憂的統計數據,而這也是沙特要向包括美國市場在內減少10%原油供應量的根本原因之一,擔心美油的大量搶占市場供應而進一步壓低油價。
這將對全球油市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我們近日援引ZeroHedge的分析曾指出,隨著美油產量和出口增加的預期,它對OPEC原油依賴的下滑很可能會導致2014年的一幕重演,當時在大量美國頁巖油擠占市場份額之后,各大產油國也開始增加產量而搶占市場份額,結果導致油價出現斷崖式的下跌,而去年11月,沙特已經在開始研究OPEC解體的后果就是最好的注腳。
另據美銀美林最新報告指出,從2018年10月開始,美國在能源項上已經轉為貿易盈余,而在10年前,美國購買能源上的支出高達GDP的3%,數據顯示,僅去年11月下旬,美國就出口了創紀錄的320萬桶原油,是一年前的兩倍多,更是美國自1949年以來石油出口首次超過進口。
要知道,現在美國通過煉油技術的改進和頁巖油企業加速債務擴張刺激生產之際,正用盡辦法想成為全球主要的能源出口國,因美油已經可以在更低的油價水平下盈利。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美國與沙特在40多年前的“石油美元協議”時代更像是美國經濟的灰暗時期(對外部能源的高度依賴),對此,The McGill International Review專欄作家Nick Chao撰文認為,目前,全球原油供應市場的這些變化似乎正在表明美國和沙特的“石油美元”協議可能會慢慢減弱,甚至是提前結束。
而這對全球油市,特別是OPEC來說具有象征性的意義,美國將慢慢徹底擺脫對中東原油的依賴,我們也多次強調,據權威機構預測,美國最快有可能在2035年前就徹底擺脫對中東石油的依賴。
而這個預測數據又和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油產預測量非常的接近,這就意味著,美油將在國際能源的定價上也能獲得更大話語權,而這對全球油市來說,這是一場超級暗戰,或將持續數十年。
事實上,我們也多次強調,石油美元的背后正是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美元脫離金本位后尋找的新載體,而當時美國大陸的原油產量不斷下滑,對外能源的依存度不斷提高造成的,事實上,2017年之前,美國都在主動推動經濟全球化和石油美元,本質是滿足自身的能源戰略需求。
與此同時進行的是,目前,對于一些產油國和原油參與者來說,“石油美元”也可能不再是唯一選擇,這些產油國的外儲管理人員也想要有選擇新的儲備貨幣的需求。對此,包括路透和美國金融網站 Zerohedge更是稱,維護美元幾十年貨幣權地位的石油美元體系可能正在逐漸削弱中,以及美債在全球范圍內持續的市場需求。
路透在三周前(18年12月12日)的報道中分析稱,布蘭特和WTI市場活動已經出現自2013年以來的首次下滑,交易所數據顯示,從2018年1月至12月10日,WTI和布倫特兩大國際原油期貨的交易量已經下滑至2.072億口,低于2017年的2.2017億口,而人民幣原油期貨卻在短短的8個月時間內取得了原油期貨交易量全球前三的成績,全球油市中占比更是達到6%。這就意味著,世界石油市場也多了一個交易貨幣選擇,更打破了全球油價規則以美元主導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