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數據顯示工作成效:截至1月中旬,華北油田冀中區域118臺燃油加熱爐通過應用井筒地面一體化、污水余熱利用、熱泵、LNG等技術,改造三管伴熱集油井1947口,配套數字化改造,取消“三管伴熱集油工藝”,徹底結束了40多年的“燃油歷史”。年節約燃油超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1萬噸,大幅減少用工數,有效解決結構性缺員難題。
歷經40余年勘探開發的華北油田,面臨著潛山油藏產量大幅度降低、復雜小斷塊油田逐年增多、地面站場運行數量多、系統能力過剩、運行效率低等影響高質量發展的“痼疾頑癥”。如何開出地面系統優化升級的“對癥藥方”,攻掣肘發展之堅,克阻滯發展之難,破模式傳統之釜,沉工藝落后之舟,成為老油田提質增效運行的重要一環。
問題導向,19次論證找到破題之道。為了有效破題解困,華北油田地面系統技術人員準確統計分析各站場運行數據,找出地面工程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相關領導、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19次深入調研論證,編制完成“地面工程系統整體優化、區域功能整合”提質增效方案。隨即,通過頂層設計,明確任務目標,有條不紊推進工作開展。
創新思維,三項工程再造發展優勢。公司從實際出發,創新思維方式,改變以往“一站一優化、一塊一調整”思路,提出“將冀中油區按照一個功能單元配置地面系統,以原油流向確定區域功能調整,跨區域前端輸送低含水油、末端集中處理,實現油氣田開發生產與計量功能分離”的新思路新部署,推進集油工藝升級、燃油替代和輸油方式調整等三項工程高效開展。
功能整合,“四個轉變”質推升級提效。按照地面系統整體優化、功能整合思路,公司扎實有效實施三項工程,實現“從三級布站到一級布站、從原油分散處理到集中處理、從燃燒原油到清潔能源、從人工值守到無人值守”四個轉變,聯合站從32座減少到11座,負荷率提高到80%以上,集輸處理能耗下降10%以上,有效解決了油田開發后期工藝不適應及“大馬拉小車”等問題,實現整體瘦身、升級、提效。
科技助力,關鍵技術支撐決策部署。研究油井粘壁溫度和常溫集輸邊界條件,擴大常溫集油規模;通過相體積理論研究與現場試驗,分析油氣集輸處理系統能耗,應用動態在線計量技術,確定含水油輸送邊界條件交接計量的新方式;開展地熱、熱泵、熱電聯供等新技術適應性研究,推廣低成本套管氣回收裝置,實現加熱爐清潔能源替代。
目前,地面系統整體優化、區域整合工程施工已經完成,進入試運行階段。下一步,將有序開展停用裝置設備設施清理利用工作,進行站場優化整合和標準化建設,強力助推綠色礦山建設,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