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節能環保從“熱源側”延伸至“熱網側”,利用新技術,堅持低排放、低損耗即環保的理念。清潔供暖從熱源開始說起......
2007年,根據包頭市政府“上大壓小”政策,包頭東華熱電有限公司成功替代包頭第三熱電廠2臺12MW小機組,接帶其原有395萬平米供熱面積向東河區集中供熱,成為當時東河區唯一的集中供熱熱源點,開啟了華電供熱在內蒙區域的清潔供暖之旅。
2013年,為進一步節約能源,做到能源梯級利用,將循環水余熱變廢為寶,東華熱電配套規劃了8臺吸收式熱泵,可回收低溫熱量約134MW,可增加供熱能力285萬平方米,接帶能力提高至1570萬平方米。2013年至2015年間,東華熱電先后投資近3億元完成機組脫硫、脫硝、電除塵和露天煤場全封閉改造,成為自治區首家露天儲煤場全封閉、執行新排放標準的發電企業,進一步加強熱源側的環保供熱能力。2015年,與包鋁熱源廠一期簽署雙熱源供熱協議,為安全穩定供熱上了“雙保險”。
從供熱伊始,東華熱電在敷設的一次管網工程中,在內蒙地區率先在1米以上大管徑管道上使用無補償冷安裝管道直埋技術,并通過優化供、回水管道保溫層厚度,在管道造價不變的前提下,減少供熱管道熱損耗。累計投入9000余萬元,對區域內的供熱管道、熱力站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優化管網走向,敷設“三縱一橫”熱力管線,最終形成原一次網與包鋁網環網,既保證現有面積靈活新舊網切換,又可同時滿足未來開發,并且實現雙熱源供熱方式,大大提高了供熱質量的可控、再控,確保了供熱的安全穩定性。為了做好清潔供熱,他們將節能工作滲透到各個方面,從基建到設備選型再到運行管理。先后制定了熱力站配置等標準,減少設備型號,降低備品備件。選用高效低噪水泵,并采取水泵進出口擴徑,取消部分水泵逆止門等措施,降低運行能耗。
從“以前煤灰滿天飛,根本不敢開窗。”到現在“家里熱乎乎,經常開窗通風。”東河區的百姓們,直接地感受到了集中供熱的實惠。
包頭市東河區是典型的老舊城區,筒子樓、棚戶集中,燃煤鍋爐房及火爐取暖是居民主要的過冬用暖方式。2013年,李克強總理視察時,要求加快棚戶區改造,20余萬人走出煤爐房,搬遷至新建小區。
東華熱電緊跟政府戰略步伐,投資7600萬元,敷設一次管網、興建熱力站,確保了北梁安置區的配套供熱,按時完成了18個安置區273萬平方米的搬遷安置,并逐年增加投入,同步建設老北梁騰空區供熱基礎設施。
2014年響應國家和地方環保政策,為包頭市供暖小鍋爐拆并再做貢獻。
2014-2015兩年全面完成小鍋爐替代任務,共計拆除燃煤小鍋爐232臺,接帶面積367萬平米,
同時,持續配合地方政府進行燃煤鍋爐“掃尾”工作,相繼開展小鍋爐替代回頭看及燃煤散燒治理工作,不斷將落后的煤爐取暖用戶接入集中供熱管網內,2017年全年接入燃煤散燒用戶468戶,用實際工作踐行著“綠色華電”的家園履責工程。
自2007年以來東華熱電逐年替代東河區小鍋爐供熱負荷,大大改善了東河區的空氣質量。每個采暖季可節約標煤9萬噸、節約電765萬度、節水52.7萬噸,少排放二氧化碳23.7萬噸,少排放二氧化硫1135噸,少排放氮氧化物312噸,少排放粉塵懸浮物2123噸,少排放灰渣4萬噸,為還百姓一方碧水藍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牢記囑托,不斷升級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始終堅持“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東華熱電積極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連續4年提前供熱,為地方政府分憂,為百姓送去溫暖。
針對上個供熱季二網問題集中的小區,積極改造供熱設施,加大技改投入,通過調整二次管網的管徑,分攤供熱負荷,切實改善了老舊小區的供熱質量,提高了老百姓的用熱舒適度和幸福指數。該公司在市場開拓上還堅持“以服務換市場”,通過優質服務,獲得政府部門和用戶的認可,一些燃氣供熱用戶主動要求接帶集中供熱,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不斷開拓供熱市場。
包頭東華熱電有限公司始終堅持用戶至上,堅持“用我們的熱情溫暖您的家庭”,不斷提升供熱服務,深化“訪民問暖”,覆蓋單位、物業、居民全體用戶,“首日問暖”、“尖寒期問優”、“末期問養護”全過程跟蹤,當好用戶“暖管家”;踐行“為企業負責、為行業負責、為用戶負責、為員工負責”的企業擔當,“守護一方綠色”“守護百姓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