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南方電網廣東珠海城市—園區雙級“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通過國家能源局驗收,成為國家能源局首批55個“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中首個通過驗收的項目。此次驗收成功,意味著首批55個示范項目公布近兩年后迎來落地大考。
專家組表示,該項目在技術標準規范和創新研發方面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成為國內首個互聯網化的綜合能源服務運營服務平臺。
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張平表示,此次驗收成功,意味著首批55個示范項目公布近兩年后迎來落地大考。
在能源革命、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能源行業,智慧能源成為能源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互聯網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曾鳴認為,通過示范項目驗收,形成可推廣的示范經驗,探索構建“互聯網+”智慧能源新業態、新模式、新體系,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健康發展。
作為綠色低碳、集約高效、分享開放、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能源系統,智慧能源對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業內專家表示,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的根本目的在于提供更好的綜合能源服務。 廣東珠海城市—園區雙級“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驗收通過,也標志著國內首個互聯網化的綜合能源運營服務平臺建成。
“現在,以需求側為導向,能源生產商應向能源服務商轉變,通過‘互聯網+’智慧能源產業技術,向用戶提供高效能源服務和更多的價值創造,打造綜合能源服務開放共享的生態圈。 ”張平表示,“互聯網+”智慧能源關鍵在于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并非單純的互聯網應用,而是去中心化的物聯網絡布局。
“我國‘互聯網+’智慧能源應朝著網絡化、智能化、綜合化、清潔化、多元化方向發展,構建綜合能源生態系統。”曾鳴表示,當前,智慧能源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打破體制、技術、市場三大壁壘。 “通過創新技術,開發能源轉化和存儲新技術、微電網技術,廣泛應用智能電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提高能源開發和利用效率;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實現多種能源子系統的統籌管理和協調規劃;通過創新市場模式,建立統一的市場價值衡量標準和價值轉換媒介,從而實現能源轉化互補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張平也表示,推動“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要創新能源管理體制和打通企業所把控的數據鏈條、“信息孤島”,促進能源信息開放共享,實現互聯互通。 同時有關部門應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明確智慧能源發展的路線圖。此外,要大力推進技術創新,開展重點技術裝備的科技攻關,加快微電網技術、儲能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新興技術發展。
“互聯網+”智慧能源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現在還處在發育形成階段,其應用范圍尚處不斷探索和擴張階段,需要各方面尤其是企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開創新的發展模式。
據北京科技大學智慧能源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潘崇超在中國智慧能源高峰論壇上介紹,到2020年,我國智慧能源產業投資規模可達1.8-2.5萬億,其中基礎設施1.5-2萬億,軟件開發0.3-0.5萬億,預期收益每年可達0.2-0.3萬億。真正體現智慧能源核心價值的地方在信息入口、交互平臺以及數據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