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起火已經不是新聞,S和X系列電動車在全球范圍屢屢發生自燃或碰撞后起火的事件。
起火究竟原因何在?小編采訪了上海最大電動車電池生產企業的工程師王先生(化名),他看了視頻后認為,這是一起典型的電動車電池熱失控轉為熱蔓延的事故。
什么叫熱失控?
熱失控,簡而言之,就是保護電池穩定的裝置發生故障,導致電池過熱起火燃燒。
導致熱失控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有電池過充、發生碰撞、電池老化等等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們經常看的各種鋰電池自燃,包括手機、充電寶、電動自行車等等。
汽車鋰電池相比之下結構更為復雜。以特斯拉為例,一個完整的電池模組是由七八千塊鋰電池組成的,電池模塊之間專門設計有隔離系統防止損害擴大。從視頻上看,這一系統顯然沒有起到作用,一組電池起火造成連鎖反應引燃了全部模組。
這就是熱蔓延。
在這起事故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熱失控,王先生說,真正原因可能很難被查明。
在航天領域,有個術語叫“歸零”,就是在發生事故后,要想盡辦法還原事故發生時的狀態,才能從一堆殘骸中找到答案。
但在商業日用品領域,很少會花巨大成本做這種級別的調查,這也是電動車起火調查難點所在。
但是有一個細節,引起了王先生的注意,據車主說,剛剛在事發前做了一次“超級充電”,用最短的時間將電池充接近滿電,作為一名電池專家,他極不建議電動車車主去做這種“超充”。
在電動車行業,目前有一個難以突破的悖論。
不論是車主還是企業,都希望電動車電池的容量越來越大,充電速度越來越快,這樣才能跑得長、歇得短,讓電動車真正像汽車一樣方便使用。
但從技術的角度,這就意味著安全性的下降。
現在使用最為普遍的鋰離子電池,在性能的挖掘上幾乎已經達到了極限。
想再要在性能上有所突破,就必須犧牲安全性。
誰來為"超充"的安全性負責?
“超充”的出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特斯拉目前在全球建立了上千個超級充電樁,可以在30分鐘內充滿一半的電,80分鐘內充滿,而正常充電時間長達10多個小時。
“一頓十幾個小時才能吃下去的飯,你讓一個人在80分鐘內強行吃飽,肯定要吃出毛病,電池也是這個道理。”
王先生說,且不論是否會造成自燃,長期“超充”肯定會損傷電池,這是技術在商業面前的妥協,業內人士大多都對此做法表示懷疑。
但在市場需求面前,這樣的妥協仍在繼續,除了特斯拉,國內許多電動車生產廠商都宣布將建立超級充電站,這雖然將有利于電動車的普及,但對車主的安全來說并不是什么好事。
替代的方案不是沒有,一種被稱為“固態鋰電池”的技術目前已經被發明,與內部裝有液體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它的性能、安全性均有了較大的提升。
但問題是這一技術目前還沒有成熟,在商業化運用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鋰離子電池展示還是電動車能源的最佳選擇。
2017年3月4日,位于上海金橋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的一輛Model S發生起火事故,連車帶充電樁一起被燒毀,起火的車輛就是在進行“超充”的后期。
事后,在海關的邀請下,王先生與眾多業內知名專家一起到現場進行勘察,大家的觀點一致:盡量不要去“超充”。
“超充”只能被視為一種應急方案,偶爾用一下問題不大,而且要注意“超充”不能一次充滿,最多充到60%即可。
特斯拉還能走遠?
雖然電動車起火事故屢屢發生,但王先生還是認為,不應該一棒子把整個行業給“打死”。
公允的說,特斯拉使用的松下鋰電池,與特斯拉的電池控制系統,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是業內紛紛追趕的標桿。
Model S使用的松下電池,據業內估算,不良率在幾十PPM左右,一個PPM代表以百萬分之一,國內近年來電池行業奮起直追,暫時也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早些年,國內電動車電池爆燃的事故更多,現在已經降低了不少。據業內估算,如今電動車的自燃概率其實和燃油車相差無幾。
只不過這次碰到了“網紅企業”的“網紅車”,特斯拉的每一次起火幾乎都會登上世界熱搜。
在2018年,全世界賣出了200萬輛電動車,其中100萬輛在中國,這得益于于中國政府大力倡導節能減排,和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
以新能源車逐步替換燃油汽車,已經是世界公認的趨勢。
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電動車仍不算完美的技術,與公眾對于安全性要求之間產生落差。這一落差,在中國電動車高保有量和關注度的背景下,被一再放大。
傳統汽車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才有了現在的穩定性,而電動車的大規模商業化,畢竟也就是在這幾年才開始有了眉目。
但不論如何,王先生還是認為,電動汽車的安全性永遠是第一位的。看了這段視頻,他的感覺就是心驚肉跳,作為一名電動車電池工程師,不讓這種事情發生就是他們的責任與義務。
這次自燃,特斯拉的責任自然跑不掉,同時也給所有從業者敲響警鐘,不要被電動車風潮迷住眼睛,安全始終應是第一位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