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晚,在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舉辦的全球能源互聯網對接“一帶一路”成果發布會上,《“一帶一路”國家能源互聯網研究報告》和《全球能源互聯網落實“一帶一路”發展報告》正式發布。與此同時,合作組織與聯合國機構、有關國家政府、國際組織、大學等簽署6項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和“一帶一路”建設。
據合作組織研究測算,2050年,“一帶一路”國家能源互聯網總投資將達27萬億美元,其中電源投資20萬億美元,電網投資7萬億美元,新增就業崗位2億個,“一帶一路”國家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超過80%,亞洲、非洲人均年用電量分別達到7000千瓦時、1500千瓦時,讓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和現代電力服務。
加快形成“五橫六縱”亞歐非能源互聯網骨干網架
劉振亞在致辭中表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大規模開發、配置、使用的重要平臺,實質是“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提高能效和電氣化水平,讓化石能源回歸工業原材料屬性,將根本解決資源匱乏、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健康貧困等全球重大挑戰,開創人類和平、繁榮、幸福的未來。
劉振亞指出,“一帶一路”國家能源互聯網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的發展思路是對接“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和三條藍色經濟通道,統籌開發“一帶一路”國家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在加強各國國內電網建設基礎上,打造新亞歐大陸橋通道、中蒙俄通道與東北亞通道、中國-中亞-西亞通道、孟中印緬通道、中-巴通道、中國-印度洋-非洲-地中海通道、中國-中南半島通道與南太平洋通道七大電力走廊,形成“五橫六縱”亞歐非能源互聯網骨干網架,為各國提供安全、經濟、清潔、永續的電力保障,促進“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
促進國際能源合作與設施聯通建設加速落地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多能源資源富集,能源領域合作是各經濟走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國家能源互聯網以清潔能源開發和電力互聯互通建設為重點,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打通能源互聯互通瓶頸,切實推進經濟共同發展,為沿線國家能源電力發展和合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搭建新框架。
合作組織在對“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社會、資源稟賦、能源供需等開展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帶一路”國家能源互聯網構建方案,為加快建設“一帶一路”打造新引擎、搭建新平臺,促進國際能源合作與設施聯通建設進入加速落地階段。
《“一帶一路”國家能源互聯網研究報告》對接“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和三條藍色經濟通道,分析提出“七大電力走廊”的發展基礎、發展思路與互聯互通方案,規劃67項重點工程,路徑長度12.6萬公里,輸送容量4.1億千瓦。報告同時闡明了“一帶一路”國家能源互聯網建設帶來的經濟、社會、環境和政治價值。
《全球能源互聯網落實“一帶一路”發展報告》闡述了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實現“五通”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全球能源互聯網踐行和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七大重點領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合作、產能投資、金融合作、生態環保合作、海上合作、人文社會及其它領域交流合作,提出實施擴大共識、清潔發展、互聯互通、電能替代、創新驅動、能效提升六大行動。
“電-礦-冶-工-貿”聯動新模式助力現代工業體系建設
成果發布會上,合作組織分別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西亞經社委、世界氣象組織、莫斯科動力學院、埃塞俄比亞能源部與海合會電網管理局等簽署6項合作協議,在聯合研究、項目推進、信息共享、能力建設等方面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在“一帶一路”國家加速落地。
根據協議內容,合作組織將與有關機構圍繞能源轉型與電力清潔化、水能等清潔能源規劃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評估與預報、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綠色友好居住環境等領域共同開展聯合研究;促進西亞地區國家以及與周邊國家電網互聯互通,推動符合多方共同利益的電網互聯項目,成立聯合工作組、利用一年時間完成埃塞-海灣地區聯網項目預可研。
據介紹,合作組織研究提出的“電-礦-冶-工-貿”聯動發展新模式,將有效解決非洲等“一帶一路”地區能源電力短缺和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同時滿足新興產業園區用能需求,助力現代工業體系建設。
以中巴通道為例,研究提出建設中國新疆至巴基斯坦±660千伏、±800千伏直流工程,實現中國西部和巴基斯坦互聯互通,推動巴基斯坦成為溝通中國、中亞和中東能源大通道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