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第十五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綠色生態城區分論壇上,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總經理王罡所作題為“雄安新區智慧能源賦能綠色生態城市”的主題報告,引起與會專家對能源互聯網、新一代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更多關注。
城市建設,電力先行。入駐雄安新區近兩年來,國家電網公司致力于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打造“綠色低碳、智慧高效、友好便捷、堅強可靠”的國際一流綠色智能電網,孜孜進取、不斷創新,完成了《河北雄安新區電力專項規劃》,建成了雄安電網數字化工程管理平臺(EIM)、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統(CIEMS),并積極拓展智慧能源應用場景,驅動未來智能生活成為現實,為雄安這座“未來之城”的建設提供了高質量的強大的能源支撐。
對標全球 “國網方案”托起優質工程
“規劃好是最大的節約,也是雄安質量的保證。”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規劃管理中心副主任邢志坤告訴記者,在編制《河北雄安新區電力專項規劃》過程中,國家電網公司調集國網系統最優勢的資源和力量,組成規劃編制團隊,緊密對接上位規劃和旁系規劃,廣泛對標新加坡、東京、巴黎等國際先進城市和世界其他同緯度城市的能源規劃、電力規劃,并結合雄安實際,提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性和可行性的雄安電網重要指標。
根據該規劃,雄安新區將形成“北交南直、北風南水”特高壓受電格局,通過特高壓將張家口的風電和金沙江上游的水電引入雄安,將雄安新區打造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全域全時段使用清潔電力的城市;并依托智慧城市的大數據資源,通過技術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便利化實現能源綜合高效利用。
為確保電力專項規劃中的各項目標和技術有效落地,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組建設計核心組和建設核心組兩個團隊,全面貫徹“雄安質量”要求,圍繞“雙花瓣”“雙環網”等電網規劃、設計、運行關鍵技術,項目部、智慧工地等工程建設管理模式,以及地下變電站施工等安全質量控制方案開展歷時一年的深入研究,形成各類工作成果26項。同時,研究編制了雄安電網“1+3+1+1”標準體系,編制完成雄安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原則,以及10千伏~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典型設計圖紙400余張,電網設計、建設、驗收、生產運維標準50余項。
在此基礎上,根據雄安新區數字城市的發展目標和建設需求,他們研發了雄安電網數字化工程管理平臺(EIM),并配套建設了雄安電網工程建設指揮中心。
3月26日,在雄安電網工程建設指揮中心,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副總經理王學彬逐一展示了EIM平臺的安全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物資管理、智慧工地等10大功能。隨著大屏幕上的動態畫面,記者看到,工程建設的全流程、全要素都得到了實時三維數字化管控。“每一個電器元件的位置、施工人員在哪里施工都一目了然,大大保障了工程建設質量、提升了工程管理效率。”
創新模式 “超強大腦”賦能高效管理
實現電網工程建設的科學規劃和安全高質量施工只是第一步,對整個新區的能源信息進行綜合高效管理,才是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更大的追求。在“雄安第一標”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建設的綜合能源項目為這里提供著全天候清潔、高效、經濟的冷熱暖一體化供應。
據介紹,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綜合能源項目2018年1月18日正式開工,包括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統(CIEMS)、內外部配電設施、能源站、污水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5個子項目的建設、開發、運營任務。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調集專業施工力量,采用最先進成熟的技術和裝備,僅耗時兩個多月,于3月28日高質量建成投運。
項目采用“淺層地溫能+再生水源+冷熱雙蓄”技術,相比傳統供能方式,不僅能實現清潔、高效、經濟的冷熱暖一體化供應,還能有效減小投資和運營費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特別是CIEMS系統作為綜合能源智慧管控的“超強大腦”,具備綜合監測、智慧調控、分析決策、智能運維和運營支持等功能,能夠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園區內電、冷、熱等多種形式能源的集中監控和智慧調度,全方位提高綜合能源使用效率,保障市民服務中心能源供給和消費的安全、穩定、低碳。
“它就像這座9.96萬平方米大園區的能源管家,通過橫、縱雙向模式全方位監測,對能源生產側及終端消費側的實時運行狀態了如指掌,根據電、冷、熱、熱水等負荷數據,建立多能源、多目標、多變量能源協調優化模型,以經濟最優、綠色最優指導能源系統運行。”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供電管理中心副主任馬濤介紹說。
在此基礎上,他們加快推進CIEMS家族項目研發,打造適用多場景的城市綜合能源智慧運營管控平臺。
前沿布局 直流項目先行落地運行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提出,起步區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90%,電動汽車將是未來雄安新區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目前已經全面禁止燃油車。電動汽車能否安全、便捷使用,成為決定雄安新區綠色智慧交通質量和步伐的關鍵因素。
對此,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給出了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和V2G充電方案。他們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一處停車場安裝的無線充電樁和V2G充電樁總是圍滿好奇的游客。
“傳統的充電方式需要手拿充電槍連接充電樁和電動汽車,不夠便捷。我們研發出這種便捷、穩定、可復制的無線充電系統,實現了電動汽車充電的無尾化。”國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供電管理中心副主任張海龍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除了多出一個井蓋大小的充電裝置,無線充電車位外觀上與常規車位一樣。“充電發射線圈及變換器可置于地下,與普通車位共存,無需占用額外空間。位置誤差容許量20cm,駕駛者可以輕松將車停到充電區域。APP一鍵操控自動充電,電量達到90%就會自動停止充電。避免了插拔充電線的人體接觸、電纜漏電、接觸磨損等產生的用電安全問題。未來,它將作為無人駕駛汽車的‘最佳拍檔’,真正實現電動汽車充電無尾化、人走車充的極致體驗。”
而其V2G技術(Vehicle-to-Grid的簡稱)既能實現電網向電動汽車充電,也可實現電動汽車向電網反向送電,使電動汽車參與能源互聯成為現實。“通過手機APP,用戶可設置差異化的使用策略,在系統智能控制下自動實現低谷充電、高峰賣電。賺取電價差,獲得額外收入。”
同時,他們還積極開展低壓直流生態研究和試點建設,“綠能魔盒”直流屋在市民服務中心建成亮相,首個工程級低壓直流改造公寓在容城投入使用,雄安新區截洪渠景觀路的436盞路燈全部為直流供電,據悉,這是行業內首個商業化運行的直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