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電力物聯網成迎峰度夏新亮點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夏,天津電網所處的京津唐電網夏季高峰時段負荷預計將達6900萬千瓦,同比增長6.4%。其中,天津市預計迎峰度夏期間最大負荷達1650萬千瓦,同比增長7.77%。電網的運行面臨著電網負荷增勢明顯、部分時段電力供需緊張、局部地區存在設備重載等問題。“為了保障大負荷期間的供電安全,我們建設了北京新航城至天津南蔡500千伏雙回線路工程,完善了天津電網結構,提升了外受電能力;建設220千伏高新區輸變電工程、漁陽站增容工程和春華路、環保園擴建工程,提升了電網的供電能力。提前完成了發輸變電設備消缺,完成了240項主網設備計劃檢修,14臺次機組檢修,確保在運設備安全度夏;并加強了應急值班及應急處置響應,建立健全應急值班體系,建立惡劣天氣、汛情警報等應急機制。”國網天津電力調控中心主任王剛說道。
除此之外,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立也是今年迎峰度夏的新亮點。通過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先進通信技術,泛在電力物聯網實現了將電力系統各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其中清潔能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基于虛擬電廠的負荷需求響應、主動配電網等將在夏季負荷高峰期間電力平衡、設備運維、隱患排查、態勢感知等多個方面,更快速度做出響應,能夠有效緩解電網運行壓力。能源大數據中心也將為客戶合理用能、節約用能提供指導和服務。”王剛說道。
智能電表幫助用戶了解分項用電
以泛在電力物聯網為基礎,國網天津電力利用智慧能源支撐著智慧城市建設。
在綜合能源服務中心二層的智慧能源小鎮展示中心,一臺智能量測系統顯示屏幕右側展示著人才公寓5棟2單元701室的監控畫面,左邊則是居民用戶能效分析圖,其中清晰地標注著當天此用戶的空調日耗電量占比18.5%,對應電費支出為0.6元,電熱水器日耗電量占比44.68%,對應電費支出為1.623元,通過智能量測系統,用戶對自家不同電器的日耗電量、周耗電量、月耗電量和其對應電費賬單一目了然,這其中到底運用了何種“黑科技”?
“在智慧能源小鎮中,我們部署了新型智能電表,可以獲得每個用戶不同設備的實時功率和運行曲線。”國網天津電力互聯網部副主任于建成說道。安裝智能電表可以幫助用戶了解分項用電的情況,從而降低家庭電費支出。
除了提供智能量測系統等智慧服務,老百姓的清潔綠色用電、價廉質優和便捷靈活的各項用能服務都將與智慧電網連接。“清潔綠色用電方面,將光伏、風電、地源熱泵等新型綠色能源通過智慧電網友好地接入到電網中,實現節能消納,為老百姓提供綠色的清潔能源;價廉質優方面,采用了蓄熱式電采暖等新型節能設備助力城鄉居民和學校等公建打造無煤化的生活環境,并應用智慧電網綜合能源技術,對規劃、運行、維護、交易等各方面用能實現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以2017年北辰開發區管委會開發的光伏地源熱泵為例,運行兩年共節約用電220萬千萬時,節省 150萬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9%;便捷靈活方面,通過‘互聯網+’智慧服務,用戶將實現實時查詢家中水氣熱電用能數據,手機就可支付各項用能賬單。”于建成說道。
智慧電網與智慧城市有效融合
據了解,2018年,國網天津電力就啟動實施了“1001工程”,其中就包括開展智慧園區和智慧能源小鎮示范。根據高比例清潔能源利用、電冷熱氣綜合能源服務等區域能源特點和發展趨勢,建立了中新天津生態城慧風溪智慧能源小鎮和北辰產城融合區大張莊智慧能源小鎮。除以之外,國網天津電力還建設了濱海新區“兩網融合”綜合示范工程和天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對此,國網天津電力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韓冰表示:“通過建設濱海新區‘兩網融合’綜合示范工程,提升資產管理質效、電網運行水平、客戶服務質量和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天津市能源大數據中心通過將能源、市政、交通、經濟等數據的融合,為企業用能提供輔助服務。”
“總的來說,智慧電網對于智慧城市的支撐作用有六個方面。一是智慧共享,推動能源設備與城市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實施路燈桿‘一桿多用’、輸電鐵塔‘一塔多用’,擴展城市監控、環境監測、無線試點、充電設施等功能;試點建設綠色能源公建,將光伏等新能源設備與路面、座椅、公交、站臺、垃圾箱等公共設施有機結合。二是智慧供能,推動建立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的供能體系。構建網源荷儲協同交互系統,實現風、光、燃氣三聯供、儲能等城市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和高品質供電。三是智慧用能,推動建成智能感知、多能互補的用能系統。廣泛應用冷熱電氣等多能源標準化采集與傳感設備,提升能源消費環節感知能力。四是智慧家居,推動打造便捷舒適、節能環保的家居生活。推廣具備負荷辨識、停電感知、遠程診斷等功能的新型智能電表,實現家庭能效分析、停電告知、誤差預警。五是智慧出行,推動形成廣泛覆蓋,高效靈活的充電服務。為用戶提供便捷、高效充電服務的同時,試點應用大功率無線充電、電動汽車與電網雙向互動等新技術。六是智慧服務,推動構造綜合供能、數據共享的智慧平臺。建設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打造共建、共享、共贏的‘能源互聯網生態圈’。”韓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