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氫能公司”)總經理張銀廣對記者說。曾擔任過外企高管,也協調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張銀廣,把組建氫能公司當作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創業。
氫能源具有熱值高、能量密度大、可儲存、可再生、零污染等優勢。目前,我國正加快氫能開發力度,國家氫能標委會發布的《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中明確,到2030年,國內將建成加氫站1000座,氫燃料電池車達到100萬輛。
近期,國內能源巨頭紛紛在地方展開氫能布局,搶占行業先機。天津市政府網站顯示,近日,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會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錢智民一行。張國清希望公司加快在天津布局更多項目,尤其是加強氫能源領域合作,積極參與天津國企混改,加大清潔能源、智慧城市等方面投資。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隨著20多個省市相繼出臺氫能發展規劃和氫燃料汽車的發展規劃,國家電投、中國石化等能源央企密切與地方開展合作。
從“自主氫芯”到首座油氫合建站
早在2016年,北京市科委就組織未來科學城幾家央企開展了氫能相關的科研課題,國家電投作為課題承擔單位之一參與其中。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隨著研發工作的深入,團隊逐漸認識到氫能作為一個完全新興的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氫能制取網絡,到氫能的存儲、運輸體系,再到以氫燃料電池為核心的氫能應用,氫能產業鏈是一個嶄新的領域。在談及氫能的發展前景時,上述負責人說,氫能作為一種儲能的載體,能夠與現有的電力系統并存互補,特別是能夠與分布式能源如風電、太陽能進行結合,利用這些能源進行制氫。此外,還能結合氫能的儲運體系,來實現清潔能源的空間有效轉移,最終能夠將燃料電池等技術應用到工業的氫熱電連供、城市交通的能源動力系統等。
2017年5月,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由國家電投集團中央研究院控股、北京市未來科技城產業發展公司參股。今年3月,氫能公司將自主研發的電堆控制系統裝到了中國商飛的試驗無人機上。這顆“自主氫芯”在基礎原材料、關鍵制造工藝、集成設計與裝配、動力系統與控制等關鍵技術上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7月1日,中國石化宣布,國內首座油氫合建站——中國石化佛山樟坑油氫合建站正式建成,這是全國首座集油、氫、電能源供給及連鎖便利服務于一體的新型網點。
佛山市是廣東省氫能源發展的示范城市,《佛山市氫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中明確要“鼓勵加氫站與加油站、加氣站或充電樁合并設置”,計劃到2030年全市建成57座加氫站。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石化獲悉,樟坑油氫合建站日加氫能力達到500kg,主要服務周邊使用氫燃料的公交線路及物流運輸車隊,氫燃料公交車加注一次只需要4分鐘,可續航300公里,具有加注效率高、續航里程長、零污染、零碳排等優點。
中國石化布局加氫站可以追溯到2017年。這一年,中國石化聯手中國石油與佛山市、云浮市簽署加油加氫合建站項目協議,依靠現有加油網點,增設加氫功能。
包括佛山在內,中國石化在氫能發展方面優先關注的地區有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海南地區,力爭在2019~2020年分別建設和運營10~20座加氫站。
中國石化相關負責人表示,借助2022年冬奧會的契機,中國石化將在氫氣的供應、車輛的加氫和加氫站的運營等方面,為北京和張家口冬奧會氫燃料電池車的運營提供保障。中國石化已經加快了在北京地區和張家口地區加氫站的建設,目前在這兩個區域至少有2~3座加氫站已經立項。與此同時,中國石化還參與了北京市公共交通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項目。
在長三角地區,中石化參與了上海油氫混合站的建設,下一步還將在浙江、江蘇地區繼續加大加氫站的建設。
當前珠三角地區政府已經明確提出加氫站的補貼政策,珠三角兩座加氫站即將建成投入使用。
而在海南省方面,此前海南省政府宣布,到2030年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車,意味著氫能發展前景巨大。
行業難題待解
氫能作為一種可儲、可電、可燃燒的清潔能源,是世界能源轉型的一個重大戰略方向。在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方面,我國一直緊隨世界發達國家的腳步,目前基本形成了燃料電池、電堆、氫燃料電池配套研發體系和生產制造能力,并陸續開展了客運、物流等以商用車型為先導的小規模示范推動。
2019年,氫能首次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此后3月26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指出地方應完善政策,過渡期后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
早在去年2月,國家能源集團就牽頭,國家電網、東方電氣、航天科技、中船重工、寶武鋼鐵、中國中車、三峽集團、中國一汽、東風汽車、中國鋼研等多家央企參與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在北京成立。截至目前,上述央企均已與地方密切合作,謀篇布局發展氫能。
例如,去年3月,三峽資本公司與美國普頓公司在濰坊高新區技術產業開發區簽署氫能產業合作協議;去年6月,我國首個軍民融合氫能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組建成立;今年4月,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與成都市政府共同簽署《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戰略合作協議》。
但值得注意的是,氫能發展由于產業鏈眾多,技術方面仍然存在許多瓶頸。以上述樟坑油氫合建站為例,有業內人士就表示,由于油氫合建站在中國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其安全性究竟如何尚需實踐考驗。
中國石化高級專家王維民對記者表示,做了加氫站以后,感覺到問題確實很多。例如,加氫站用的是螺紋連接,但氫氣非常容易泄漏,用螺紋連接后維護和保養都面臨很大的風險。再比如,施工過程當中如果管線里摻入雜質,一定會污染燃料電池。解決這些問題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怎樣進行施工,怎樣進行保養,都是前所未有的問題。
此外,在氫氣產品質量檢驗方面,如果按照國際標準和即將執行的國家標準,之前沒有人做過這方面的檢驗,這也將制約燃料電池汽車的進一步發展。要避免標準制定完了,沒有人有能力去執行的問題。
對此,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與財稅政策研究室副部長劉金周建議,首先要明確氫燃料電池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把整個產業的積極性、可持續性調動起來;其次要開展試點示范,破除目前產業化遇到的一些障礙;再次要加大研發支持,實現財稅支持等方面的優化,并完善標準檢測,做好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