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這些數字并不是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然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數據印證了人們對全球石油需求放緩的日益擔憂。這種擔憂已經開始對油價構成壓力,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壓力可能還將繼續。
和往常一樣,問題在于預期。彭博社(Bloomberg)稱,基于硬需求數據取代基于預測模型的預測,向下修正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基本上,硬需求數據表明,全球并不像預測者所預期的那樣渴望石油。
但這些變化并不像每天7萬桶那么微不足道。事實上,國際能源署和美國能源情報署都將今年第二季度的需求增長預期從1月至6月下調了90萬桶/日之多。1月份,第二季需求增長為160萬桶/日。6月份,隨著實際需求數據的出爐,這一數字被修正至70萬桶/日。
每一家對任何大宗商品的基本面做出預測的機構,都不得不做出一系列假設。但信息永遠不完整,市場是動態的,地緣政治也是如此。以石油為例,其中一個被證明是錯誤的假設是關于中美貿易戰。
今年春季有一段時間,情況有所好轉,談判仍在進行,華盛頓官員暗示,他們正接近達成一項解決方案。隨后,特朗普總統在推特上發文稱,會談耗時過長,并威脅要實施新一輪制裁。此外,華為事件也未能幫助修復雙邊關系。中國方面也做出了同樣的回應。本月初,沖突升級,有傳言稱,當中國央行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10年來的最低水平時,一場貨幣戰爭正在醞釀之中。
有時,只要一個錯誤的假設,基本面預測就會失去相關性,這就是其中之一。美國德國經濟研究所(Ifo)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經濟學家認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是基于中美貿易戰。
Ifo分析師Clemens Fuest對路透表示,"專家預計全球貿易增長將明顯放緩。"“受訪者還預計,私人消費將走弱,投資活動將減少,短期和長期利率將下降。”
這一跡象表明,需求將進一步修正,除非中美之間出現新進展,否則需求不會上升。此外,有關歐佩克進一步減產的新談話也在進行。
每當油價開始下跌時,歐佩克就開始暗示新的或長期的減產。然而,由于委內瑞拉和伊朗的制裁形勢,目前的削減幅度既被延長,減產量超過減產計劃,這意味著需求方面的情況可能比國際能源署和EIA的修訂所顯示的還要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