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全球汽車產量正以金融危機以來最快速度下降,這是全球制造業迅速衰退的典型表現。考慮到汽車產業和貨運、冶煉行業的相關性,汽車產量大幅下降意味著貨運和金屬冶煉行業也將陷入低迷,這對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造成嚴重影響。
根據國際汽車制造商組織(OICA)的數據,去年全球汽車產量下降1%,這是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即便將時間維度拉長至20年,這也僅僅第3次錄得下降。其中中國、印度和德國是汽車行業泡沫破裂的重災區,美國的汽車產量略有下降,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僅日本汽車產量有所上升。分析人士認為,全球汽車消費需求變化已經波及了包括制造商在內的整個供應鏈體系,對全球石油需求自然也是有極大影響。
路透社(Tomson Reuters)大宗商品高級市場分析師坎普(John Kemp)對此表示:“汽車制造商是全球能源和原材料、塑料、鋼鐵和鋁等中間產品以及營銷和廣告等服務的最大消費者。對于以亞洲、歐洲和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制造業而言,汽車行業是耐用商品的重要消耗方,也可生產出高價值產品,并為數百萬人提供豐厚工資以及就業機會。可一旦汽車消費需求出現波動,蕭條周期將會波及整個供應鏈,并最終在制造業爆發,還可能對能源及其它大宗商品產生更大的影響。”
全球汽車行業表現疲軟,已然導致全球貨運、汽油燃料(尤其是柴油)等方面的需求下降。坎普擔憂,如果全球汽車行業陷入增長停滯,將對美國和歐佩克國家帶來嚴重后果。坎普表示,隨著汽車零部件的需求和上路車輛減少,石油消費增長放緩的情況將進一步惡化。這也許就是全球原油庫存接近歷史高點的原因,同時也可以解釋全球石油需求為什么自2018年年中以來一直處于“嚴重放緩”狀態。
坎普指出,中國的汽車產量在2019年上半年下降了13%,德國汽車產量也跌至2009年來最低水平,印度汽車產業更是墜入寒冬——今年4月到7月期間其產量同比下降了11%,數十萬人面臨失業難題。
坎普認為,影響全球汽車制造業供應鏈的消費變化不會就此終結,這一現象將從2019年下半年持續到2020年上半年。在某些國家,比如印度,汽車產量下滑現象可能會持續到2021年。坎普無奈地表示:
“在以汽車產業為主導制造業沒有觸底反彈之前,全球石油消費增長都不太可能再次加速,想要全球制造業走出低迷,這或許還需要好幾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