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特斯拉是目前電動車領域的大佬,在很多時候銷量甚至超過了同級別傳統豪華品牌熱門車型。不但處于美國市場電動車的主導地位,在國際市場上也是動作不斷。在如今新能源汽車發展向好的趨勢下股價大漲,并被多個分析師看好,華爾街分析師對特斯拉的股價更是作出了再翻一番達到約800美元的預言。可見,特斯拉未來仍然具有充足的發展前景。
不過,放眼望去,在新能源的賽道上,還存在實力不小的對手。譬如蔚來,譬如傳統豪華品牌BBA也在陸續推出自己的電動車,歐洲市場德國也提高了對電動車的補貼,亦或是入華之后面對的在華電動車品牌們的崛起,這對特斯拉而言均會形成相應的沖擊。可以想見,未來的電動車,仍將處于一個長期的博弈當中,電動車領域是真的“狼來了”。然而,對于眼下特斯拉股價的大漲,我們或許該從多個方面來看待。
特斯拉股價一路狂飆 是什么觸動了這個點?
對于特斯拉股價的暴漲,我們可以追溯到2018年8月。彼時,由于馬斯克說“考慮將特斯拉私有化”,致使特斯拉股價暴漲,收盤379美元,創下特斯拉股價的次高紀錄;今年10月下旬,特斯拉發布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期內盈利1.43億美元,消息一出,再度拉升其股價猛漲20%。此次,股價的再度飆升,甚至是超過戴姆勒、寶馬等公司的市值,或是在多重原因作用下形成。
首先,或是受益于美國的電動車雖有優惠政策的改革。在今年12月中旬,美國聯邦政府再次頒布《2019年綠色能源法案》,草案中計劃將20萬輛電動車銷量門檻提高至60萬輛,補貼金額從7500美元降低至7000美元。雖然目前只是草案提議,但這無疑對特斯拉來說是重大利好消息。要知道,早前的美國相關政策就目前特斯拉的銷量而言,其用戶是已經無法獲得補貼了的。
再者,其電動皮卡Cybertruck的發布也被很多分析師看作是特斯拉的一個增長點。5天25萬輛的訂單,即使在美國這樣具有濃厚皮卡文化的國際,也實屬不易。
另外,在消息層面,19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特斯拉正考慮將下調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Model 3車型價格20%或更多,該降價行動或將在明年下半年開始進行,但特斯拉中國公司相關負責人隨后表示該消息并非官方信息。盡管國產Model 3最后會否降價仍未實錘,但實打實的利好特斯拉也有不少。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加速建成,國產特斯拉Mode 3已經正式開始生產,并且計劃于年底開始交付。而根據產能計算,2020年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預計將達到15萬輛。
不僅如此,特斯拉又在11月份宣布將在柏林建設歐洲超級工廠,但該工廠建設周期要比中國工廠長得多,預期將在2021年投產。據馬斯克透露,特斯拉的終極目標是在全球建設10至12座電動汽車制造工廠。顯然,馬斯克已經將視角翻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撒網廣泛,實力強勁,一連串的利好消息,讓分析師們看好。摩根士丹利最近甚至將其看漲特斯拉的目標價上調至500美元,而中國市場銷售的強勁增長列為其上調目標價的原因之一。
隨著中國區銷量的增長,為了應付即將到來的充電壓力,特斯拉在中國加了充電樁的建設力度。12月9日,特斯拉宣布在中國大陸落地的超級充電站已超過300座。截至目前,特斯拉超級充電網絡已覆蓋中國140多個城市,運行的超級充電樁已超過2200個,搭配2100多個目的地充電樁。可以看出,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不遺余力。
綜上看來,在如此多利好消息的相互作用下,特斯拉的股價如若不出現大變化也著實有點不合乎情理了。美股研究社認為特斯拉未來的市場前景,有樂觀的一面,但也應持有謹慎的態度。畢竟,新能源汽車的整體環境目前仍具有不確定性。大趨勢使然下,這一賽道的競爭也會變得更為激烈。而在中國市場也將面臨著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素。
新能源汽車領域“狼來了”的故事已經開始 特斯拉該如何應對?
于特斯拉而言,新能源汽車領域它確實跑在了前頭,如今股價市值紛紛創新高也再一次印證了這一說法。但實際上,特斯拉的挑戰仍不小,隨著這一發展趨勢的漸趨明朗,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重視這一領域,競爭隨之加劇。而在產品質量方面,特斯拉也仍然存在難以突破的壁壘。
1、 國際市場上新能源汽車逐漸被重視 對特斯拉形成直接沖擊
在全球范圍內,特斯拉確實難以找到能與之匹敵的新能源汽車對手,但這并不代表特斯拉就可以高枕無憂。如今,新能源汽車也已經逐漸被各國政府重視起來,各大車企紛紛放出推出新能源汽車的消息。
汽車大國德國,之前對于新能源汽車推出來的補貼政策力度就比較大,數據顯示,最高達到每輛車6000歐元,這也顯示了其對電動車的重視程度。可以想象,汽車大國德國提高了對電動車的補貼之后,對大眾等存在明顯的利好,這對特斯拉而言是不可忽視的競爭。
除此之外,傳統汽車品牌BBA也在入局新能源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奧迪e-tron的銷量在今年10月份就已經超過了特斯拉。此外,據媒體報告,12月19日寶馬集團旗下電動車全球銷量突破50萬輛,相當于每4分鐘就售出一輛電動汽車。而本月12日有消息顯示,奔馳杜塞爾多夫工廠迎來了eSprinter純電動車型的正式投產,同時梅賽德斯-奔馳定下目標,在2022年前實現貨車生產過程0碳排放。根據配置不同,eSprinter純電動車型的續航里程為115公里起。
從這些來看,顯示了傳統汽車品牌在電動新能源汽車領域方面的實力和信心。傳統汽車品牌一旦發力,無疑會加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戰斗,對特斯拉會形成直接的競爭。再者,傳統汽車品牌依舊占有明顯優勢,相關數據表明,豐田,福特等汽車公司依然位居汽車銷量首位。可見,新能源汽車要想占據主導地位,還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2、中國市場表現搶眼 但面臨的競爭仍不能忽視
事實上,目前的電動汽車市場說它具有前景是肯定沒有錯的,但仍然處于一個比較模糊的邊緣。畢竟,就眼下來講,傳統燃油汽車依舊占據著市場主導地位,況且,電動汽車在許多人心里仍然持有諸多懷疑。但就是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低迷趨勢下,特斯拉頂住了這股逆勢。
據資料顯示,上個月特斯拉在中國新車注冊量升了14倍。這給Model 3制造商提供了巨大動力,該公司正準備交付上海工廠生產的國產汽車。同時有數據顯示,11月份特斯拉汽車的注冊量攀升至5597輛,這是五個月來的最高位,而去年同期僅為393輛。這也是特斯拉周四股價創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迎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中國地區,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也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譬如比亞迪、小鵬汽車、蔚來等新能源汽車商。據比亞迪官方和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其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4.57萬輛,同比增長94.5%。同時,市場研究機構J.D.Power發布了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體驗研究報告,研究結果表明蔚來汽車質量超越寶馬,排名第一。
雖然在功能上國內這些品牌目前或難以與特斯拉比肩,但在民族情緒的推動以及較好的售后服務加持下,對于特斯拉這樣的外來者仍具備一定的戰斗力,況且,目前在新能源的研發技術上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商已經在逐步提升和完善。
3、激進的搶奪市場戰略 產品質量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多
據CNBC報道,今年11月份,特斯拉公司位于美國新澤西州帕西帕尼市一家“瓦瓦便利店(Wawa)”附近的充電站發生了起火。而特斯拉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宣布,計劃2020年底,將擁有特斯拉超級充電樁的數量從16家增加到30多家。
這其中,我們可以窺得至少兩個隱患。一方面,激進的增加策略,讓已經出現事故的超級充電樁的質量遭大眾質疑,需要擁有不斷創新的技術來完成。另一方面,如若快速增長的電動車銷售量不能保證擁有充足的充電樁,這也會讓客戶感到不滿,從而作用于汽車銷售量。不論從哪方面考慮,該公司都將面臨著不小壓力。
再者,如今在中國市場已經完成超過300座超級充電站的建設,這個速度雖然彰顯樂特斯拉一貫雷厲風行的作風,但超級充電站的性能同樣會遭受大眾的猜疑。何況,是在目前特斯拉爆出的產品質量問題并不是偶然的情況下。
就拿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來說。據騰訊網的相關資料顯示,一名購買2017款的Model X 75D的車主表示,其存在嚴重的故障,包括有故障的Autopilot傳感器,為避開一個不存在的物體,導致車輛數次偏離道路。同時,有車主表示Autopilot自動駕駛功能無法區分陽光下的油漬和車道標記。
特斯拉激進的市場戰略同時也為其制造了相應的困境,側面反應了特斯拉想要沖在行業前頭仍舊面臨著技術上的諸多考驗,而想要在技術上面實現大突破,這也就難以避免成本的上漲,也會對其盈利產生相應的影響。
新能源汽車的廣闊發展前景為特斯拉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據特斯拉預測,到2024年,電動汽車將占到美國汽車市場25%的份額,遠超當前的3%。就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而言,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來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同時,中國市場約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一半,是特斯拉僅次于美國的最大市場。結合來看,新能源汽車具有的發展前景,對特斯拉來講是一個絕好的機遇。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競爭的加劇,特斯拉也預測其在美國的份額會從目前的78%滑落至2024年的40%。而就國內而言,隨著上海工廠的加速完成并提前投產,以及充電樁在國內的大范圍布局,這不但彰顯了特斯拉在中國強勁的發展勢頭,也展示了其全力進軍中國市場的決心。
再者,特斯拉的電池確實是在新能源領域具有優勢的。為了完善自動駕駛記住,其已經自行研發芯片,而且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據媒體報道,10月20日,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芯片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被評為15項代表性領先科技成果之一。毋庸置疑會給特斯拉在今后的競爭中加分不少,畢竟,芯片技術難度大,門檻高,并不是人人都能做。
但同時我們要窺得,對于技術的加碼勢必會加大其研發成本和運營成本,難以避免對其盈利造成的影響。而且,自主研發芯片也可以被視為是一把雙刃劍,在擁有更多自主控制技術權利的同時,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仍需要市場的進一步驗證。畢竟,消費者的信任是不能用來做實驗的。
綜上來看,在傳統汽車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爭相入局的賽道上,特斯拉想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持續拔得頭籌仍需加大馬力。長遠看來,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的戰場想要獲勝還言之過早,畢竟挑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