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產業似乎正走在回暖的路上。11月4日,有江西媒體稱,江西省已陸續開建泰和釣魚臺等5個風電項目,預計到年內還有大約5個風電項目開建,項目總裝機將達48萬千瓦、投資約43億元。
稍早前,也有消息稱,由國家能源局制定完成的《促進風電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已上報至國務院,目前處于待批狀態,可能會在年底出臺。這被業界解讀為或給整個風電行業帶來暖意。
從終端來看,市場對風電的需求在上升,地方政府也愈發重視。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但問題是,現在對貼上回暖的標簽還要打上疑問,因為,就風電設備這一塊看,雖然在艱難地復蘇,但產能過剩的問題還很嚴重。而這又可能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復蘇。
國家力挺
江西開發高山風電并不意外。一方面,該省一直是傳統風電大省,早在前幾年就開始在鄱陽湖布局風電產業,其中,從湖口到永修的松門山、吉山約70公里長的湖道兩側是江西建設風電的主要場所。另一方面,風電是大投資項目,對拉動該省的GDP也有益處。
江西媒體10月底公布的信息顯示,位于泰和縣水槎鄉天湖山、釣魚臺的兩處風電項目,總裝機量達9.6萬千瓦,安裝48臺20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年上網電量20200萬千瓦時。兩項目工程動態總投資8.8億元。
除了上述兩處風電項目,年內江西還有約5個風電項目開建。江西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稱,相關的風電項目均已列入國家前三批風電核準計劃,且大多為高山風場,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項目建設條件較為復雜,建設期也相對較長,將于2014年下半年起陸續建成投運。
這批項目的建成將為江西省十二五末建成百萬風場的目標奠定基礎。上述負責人還稱。
事實上,不止是江西,桂冠電力近日也公告,公司計劃投資建設貴州遵義太陽坪風電場(48MW)工程項目,總投資約4.3億元。公告稱,桂冠電力投建的風電場項目建設容量為48MW,安裝24臺單機容量2MW風力發電機組,年平均發電量為10252萬千瓦時,含稅電價為0.61元/千瓦時。
在林伯強看來,風電確有回暖態勢,且不止是因為自身的需要,更與風電發展的宏觀形勢密切相關。至少相比前幾年,確實有好轉。林伯強表示,尤其是官方一直力挺風電,讓企業和地方政府看到了機會。同時,結合中國能源消費結構轉型的大趨勢,風電確實符合中國轉型發展的需要。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副司長史立山最近公開表示,國內外實踐證明,風電恰恰是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綠色可再生能源,應該大力支持而不是限制。
好消息還有國家電網的給力,這解決了幾年前留下的車多路少的疑問。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底,國家電網并網風電裝機6426萬千瓦,同比增加21.5%。國家電網近期還稱,將通過加快電網建設、加強風電優先調度等措施來支持風電產業。
仍有難點
不過,中國風電發展仍面臨難題。當前影響風電行業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棄風限電。史立山說。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對外透露的數據是,2012年,中國棄風電量達208億千瓦時,棄風率約17%,浪費現象十分嚴重。
史立山認為,解決限電要采取有力措施,嚴格限制棄風限電地區風電的建設規模,加快市場好的地區的建設。同時,要開拓一些靈活的用電負荷,比如風電供熱。
最嚴重的問題還是風電設備的產能過剩。林伯強則認為,這才是中國風電產業最大的問題。橫向比較太陽能光伏行業,現在無錫尚德破產重組,說明該行業的淘汰和整合已經開始,這實際上也是觸底反彈的信號,但風電設備這一塊,尚沒有傳出淘汰整合的案例。
《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中國主要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產能就已達到30吉瓦以上,但2011年國內新增風機裝機容量僅為18吉瓦,這導致國產設備40%以上的產能處于閑置狀態。這或許說明,現在整個行業的回暖,不能太過樂觀。林伯強說,同時,有關部門不能放松對設備行業的幫扶。
對此,史立山建議,要加強產業的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以及產業的標準和規范體系的建設。同時,還要加強行業自律,防止惡性競爭。
隨著4月11日華銳風電年報的公布,國內上市風電設備商的年報業績已悉數出爐。與2010年年報的行業虧損下滑不同,2011年的風電行業除了成本上漲的原因外,政策的調整也成為了眾風電設備商的難言之隱,并齊指其為去年整體業績的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不僅如此,從已公布的年報看,無論是金風科技(SZ.002202),還是華銳風電(SH.601558)、湘電股份(SH.600416)等,現金流方面均出現空前危機,金風科技更是同比減少2317%,幾乎所有公布年報的風機設備生產商的現金流都為負。
諸多跡象表明,風電行業開始進入集體調整的深水區。
告急的年報
根據金風科技的年報數據,2011年度該公司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較上年同期降低27.01%、74.06%、69.12%及73.50%。其中,風力發電機組及零部件銷售收入為122.7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8.17%,售出機組裝機容量3105.75兆瓦,同比減少22.49%。
此外,湘潭電機報告期內的公司營業收入也下降7.84%,其中風力發電系統收入下降29.83%。華銳風電方面則下降更為明顯,其營業收入同比減少48.66%,營業利潤下降83.11%。
對于營收和利潤數據的下滑,各年報都給出了幾近一致的解釋。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和國家產業政策影響,風力發電機組售價下降,同時由于銷售數量減少,導致風力發電系統收入下降。 2008年5月,甘肅酒泉380萬千瓦國家特許權項目1.5兆瓦機組投標價格在6000元/千瓦左右,到了2010年末,新疆哈密、河北330萬千瓦國家特許權項目1.5兆瓦機組投標價格已經降至4000元以下。去年,國內風電市場裝機容量下降、供過于求,1.5兆瓦機組價格進一步走低,相比2008年,下降幅度已經超過40%。華銳風電相關人士表示。
而金風科技方面也表示,由于采用直驅永磁電機,受稀土價格暴漲以及銅材、鋼材等其他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影響,整機成本壓力陡增,從而導致利潤直線降低。
其實,除了早前經常提及的價格戰因素和稀土因素外,政策因素也不同程度影響了風機設備商的銷售,且成為去年年報整體數據下滑的權重因素。
華銳風電年報稱,去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針對風電產業采取的部分政策在短期內給風電市場帶來了壓力。
據其年報顯示,去年5月份和6月份,國家電監會和能源局陸續發文,要求新核準并網運行的風電機組應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并通過有關機構的檢測,已經并網運行的風電機組,具有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調試,未按規定完成改造的風電機組和風電場,不得并網運行。
華銳風電援引電監會《風電安全監管報告(2011)》稱,目前國內只有1家具有資質的檢測機構,無法滿足檢測需求,風電機組排隊待檢情況嚴重。而受到短期內檢測能力不足的影響,其部分新建及在建風電場項目安裝及接入系統的時間晚于預期,影響了公司在手項目的執行。
不僅如此,該公司風電年報同時顯示,去年8月份國家能源局下發《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要求5萬千瓦及以上項目須上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批復,同時省級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核準的風電場工程項目,須按照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備案后的風電場工程建設規劃和年度開發計劃進行,而且同年7月,國家能源局下達了十二五首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容量合計2683萬千瓦,并明確要求未列入該計劃的項目不得核準。項目審批政策的調整,在短期內導致部分新建風電場項目核準進度放緩,工期有所拖延,對華銳在手項目的執行產生了不利影響。華銳風電年報稱。
但各年報都未提上述政策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分量。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政策的調整,間接影響并導致了項目的減少,從而影響到銷售的下滑,加上材料成本的快速上漲,從而導致了去年風電整機廠商的業績整體下滑。政策收緊,一些風電場的建設進度和客戶付款時間就會相應拉長,從而對這些企業的項目執行和貨款回收帶來滯后。上述人士表示。
但記者同時也從各年報中發現,除了上述銷售的數據不樂觀外,多數公司的現金流也凸顯危機。
其中,金風科技的年報顯示,其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且數額高達41.33億元,而這一數字在2010年為正,為1.86億元。僅僅一年時間,該數字驟減2317.38%。華銳風電和湘潭電機方面也不樂觀,兩家公司分別為負58億元和負22.5億元,同比減少476.7%和682.60%。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負數反映企業墊資經營的狀況,最大的影響是企業償債能力堪憂。上述人士表示,這說明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收賬款過多,現金收入少,企業急于擴張,如果沒有一定的融資能力,后續發展將是問題。
公司的客戶主要以國內大型電力企業為主,主要依靠銀行貸款進行項目建設,資金來源比較單一,銀根緊縮導致部分客戶獲得銀行貸款的額度減少、成本上升、現金流緊張。華銳風電年報稱,由此,客戶延遲收貨,新建項目進度放緩或延期,從而導致華銳應收賬款增加,相應計提的壞賬準備也有所增加,沖減了營業利潤。
對此華銳風電稱,雖然公司客戶以國內大型電力企業為主,信譽良好,公司發生壞賬的風險較小,但公司依然計提了較高比例的壞賬準備,并且客戶延遲付款使得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受到不利影響,公司只能利用自身信用從市場獲得資金以保障經營。
壟斷的隱憂
然而就在華銳風電、金風科技等風電整機制造公司業績集體下滑的同時,另外一家風電整機制造公司卻異軍突起,借機沖入行業三甲,成為去年風電行業的黑馬。
這家企業即國電集團旗下的國電聯合動力,其母公司為去年12月底在香港上市公司的國電科環(HK.01296)。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國電聯合動力去年新增裝機2847兆瓦,僅次于金風科技和華銳風電,名列第三。然而,在其成立不到一年的2008年,其風機銷售量僅有6兆瓦,但兩年后的2010年,其風機銷量猛增為1300.5兆瓦,三年增長率超過3738%。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其成立后,無論同行業環境如何變動,其增長速度都基本未受影響,并越過東汽、明陽、湘潭電機等企業,躋身三甲。
一家風電整機商在國際風能大會期間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對此表示擔心,像大唐、國電等國有發電集團開始涉足整個風電產業鏈,雖然現在才剛有雛形和苗頭,但一旦鏈條對接,既是業主又是生產商的這些國企很可能壟斷這個行業。
資料顯示,聯合動力大股東為國電科環,占股70%,國電旗下的龍源電力占股30%,兩者均為國電的子公司,后者為國內最大的風電場開發投資企業,風電裝機容量占全國的20%,該公司還為全球第三、亞洲第一的風電運營商。
而此前有數據稱,國電聯合動力成立后,60%-70%的風電整機主要銷向了國電電力和龍源電力。
對此,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特別表示,這種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格局和雙重身份很容易形成新的行業壟斷。
林伯強同時表示,中國風機產業發展已經從價格為王的混戰階段進入到質量制勝的群雄割據階段。特別是在光伏行業進入寒冬后,風電產業也即將進入深度區,新能源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考驗,調整后誰最后會浮出水面將成為風電行業真正的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