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身家賭銀隆的董明珠,犯了兩點錯誤,一是入錯行,選擇客車作為新能源大業的切入點,二是選錯了對象,選了表面光鮮背后處處是坑的銀隆。
“愿以全部身家賭銀隆”的商界“鐵娘子”董明珠,會不會退出銀隆新能源(前身為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年伊始,圍繞董大姐和銀隆的消息再次震驚業界,但這次有些羅生門。
1月20日,有媒體爆出,包括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在內的6名董事退出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隨后,銀隆新能源相關負責人明確否認,接受媒體采訪時再三強調:公司董事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即便董大姐沒有退出,銀隆新能源的困境也難有解藥:技術邊緣化,銷量斷崖式下跌,債務纏身……在汽車行業人士看來,從不言敗的董大姐在銀隆賭局上已經折戟沉沙,不懂造車的她參與了一場本不該參與的賭局。
面對外界質疑,董大姐去年年底接受央視采訪時如此回應:不是因為這家民營企業的好壞,而是因為這個產業。”在董大姐看來,新能源是國家未來的發展戰略,做出自己的東西,掌握汽車行業話語權,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這話沒錯,高瞻遠矚國家大義,充分顯示出縱橫商場近30年的董大姐作為商界領袖的戰略眼光和靈敏商業嗅覺。
老祖宗告訴我們,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在講究男女平等的今天,不管男女,都怕入錯行找錯對象。入錯行,本可能成為馬斯克那樣將事業與興趣充分結合,掙錢玩樂兩不誤的人生贏家,結果成為了生存養家忘記興趣為何物的庸碌常人;找錯對象,結婚一時爽離婚火葬場,遇上渣男(女)直教人懷疑人生。
壹姐認為,全部身家賭銀隆的董大姐,就犯了以上兩點錯誤,一是入錯行,選擇客車作為新能源大業的切入點,二是選錯了對象,選了表面光鮮背后處處是坑的銀隆。
想在客車行業出頭?沒那么容易
客車行業,一向是業外玩家們殺入造車業時偏愛的重點行業,一是資質好拿,國內70-80家客車企業中多的是手握資質但經營困難,尋找新投資和新出路的企業。
二是投資和技術門檻較低,不像乘用車那么高。乘用車20-30億投入只是起步,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哪個投資少于百億,但在客車領域,像董大姐這樣投資30億元,絕對屬于大手筆。
無論是資質、還是投資與技術難度,客車的門檻都遠低于乘用車,而在國家大力推進的新能源汽車戰略中,公交等公共領域用車先行,客車無疑是新能源推廣的橋頭堡和先鋒部隊。
行業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客車行業總體銷量2014年一度突破60萬輛。而按照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的統計,國內新能源客車市場2015年總銷量達到78409輛,比2014年的17321輛暴增353%。
也因此,2016年8月董大姐拍板格力電器以130億元的大手筆收購珠海銀隆全部股權,被格力集團股東大會否決以后,董大姐依然以個人名義,發動強大朋友圈,聯合萬達、京東共同入股珠海銀隆。隨后董大姐還多次增持,放出豪言以全部身家賭銀隆,最終共注資30億元持股17.46%,成為銀隆新能源第二股東,看上去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但也只是表面看上去,看似門檻低的客車行業,其實隱形門檻挺高。市場化程度高,政府干預較少的客車行業,早已經過多輪市場淘汰賽和優勝劣汰,市場集中度較高,行業龍頭“一通三龍”常年占據超過50%的市場份額,而且行業集中度近年仍在繼續提升。
至于新能源客車的行業機會,董大姐這樣的“門外漢”都看到,在客車行業廝殺多年的的龍頭企業又怎會看不到?實際上人家早行動了。比如龍頭老大宇通客車早在1999年就開始新能源客車的研發,2009年組建專門的新能源技術開發團隊,2014年還爭取到國家級技術中心落戶——國家電動客車電控與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而三龍里的海格客車,早在2006年就聯合清華大學展示第一代氫燃料客車;中通客車同樣早在十多年前就聯合清華大學等高校開展新能源客車的研發,并承擔“奧運用純電動大客車”等三個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客車重大專項。
有技術、有實力的比亞迪,連投資換市場這樣的大招都放上了,在廣州、西安等多個城市投建客車廠,但與客車行業傳統龍頭還是有差距,排不到一個梯隊。
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宇通共銷售新能源客車2.17萬輛,金龍、金旅與海格客車三條金龍系客車企業銷售超過1萬輛;中通客車銷售8128輛;中車電動銷售6663輛,比亞迪6317輛,福田歐輝3666輛。
行業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新能源客車的整體市場增幅并不大,近兩年還有所下滑,始終在10萬輛左右徘徊。這意味著新銀隆企業,想要上位,只能和“一通三龍”、中通、比亞迪等一二梯隊的企業“虎口奪食”。
但行業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主要新能源客車企業的市占率呈上升趨勢,2016年到2018年,宇通客車的市占率從21.8%提升到23.8%,比亞迪從10.8%提升至12.2%,金龍系2017年下滑后,2018年也增長至13.5。
虎口奪食并不容易,在身經百戰,PK過高大上外資客車,也PK掉眾多國有客車企業的宇通、金龍、中通等客車龍頭企業面前,銀隆的戰斗力還是太弱了。
選錯對象?坑多到無可挽救
不管是找對象還是企業收購,背景調查很重要,但光鮮履歷、漂亮的報表也并不能保證找到真正合適的對象。
媒體公開報道顯示,珠海銀隆前身是廣東銀通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由魏銀倉在2004年注冊成立。2008年在國家開啟“十城千輛”工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大潮下,珠海銀通新能源產業園正式動工,開始大舉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
2012年到2013年期間,珠海銀通先后收購了珠海廣通汽車、石家莊中博汽車等汽車制造企業,獲得客車生產資質,并改名銀隆,成為客車行業的“造車新勢力”。
2011年銀隆戰略控股美國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納斯達克代碼ALTI),跨進國際資本市場,并借此掌控了電動車鋰電池的鈦酸鋰材料的生產技術。該技術號稱“循環壽命保用30年,6分鐘內快速充放電,儲能效率更是高達90%以上”。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至6月,銀隆公司純電動客車銷售收入分別為1.83億、37.1億和22.15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8.93%、96.24%和89.37%。
從以上介紹看,10余年專注于新能源汽車、有技術且業績以幾何速度攀升的銀隆,的確是不錯的收購對象。
但也只是表面上看來,對于當初最吸引董大姐的鈦酸鋰技術,早在董大姐執意壓上全部身家賭銀隆之際,多位新能源領域的專業人士就對媒體表示,由于能量密度低、體積大等多種原因,鈦酸鋰技術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使用并不廣泛,未來也難以發展成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
另有專業市場人士分析,銀隆“無論業績、估值、技術、商業模式等都有非常明顯的問題,很大概率是一家騙子公司”。
而后來董大姐更換銀隆高管、嚴格查賬乃至最終與魏銀倉反目的劇情走向,證明了耿直的董大姐確實被忽悠了。
2018年,銀隆新能源開始對外發布消息舉報公司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涉嫌通過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
2019年4月,銀隆新能源又對外披露魏銀倉涉嫌詐騙國家財政資金的情況。至此,銀隆新能源第一大股東魏銀倉和第二大股東董明珠之間的矛盾全面公開。
去年11月,董事長盧春泉在《中國經濟周刊》采訪中透露,導致董大姐和魏銀倉反目主要有三件事,一是珠海銀隆在拿到投資后四處圈地,以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之名干商業地產的老本行,甚至在基地建設中中飽私囊。二是在收購一汽夏利上產生分歧,魏銀倉看重天津方面給予的土地資源而董大姐認為風險過高;三是魏銀倉不經公司股東與董事會同意挪用資金收購美國LucidMotor公司上,導致董大姐對魏銀倉失去“道德信任”。
但雙方最大分歧還是在銀隆IPO上,最初放言再造一個千億級企業的董大姐,入股銀隆后發現公司管理混亂,賬目不清,根本達不到上市標準,決定撤回IPO申請,而此前在銀隆增資過程中背負大量債務的魏銀倉堅持繼續IPO。
另據媒體報道,2016-2017年間,珠海銀隆共簽下石家莊、洛陽等9個產業園,總投資超800億。急速擴張的銀隆隨即陷入困境,一方面訂單呈現斷崖式下跌、廠區內大量成品車輛被閑置停放,另一方面不斷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問題。
兩大股東的反目,管理層的內斗,顯然也拖累了銀隆的發展。2019年,銀隆共銷售新能源客車(6米以上)2708輛,下滑62.79%,是排名前十榜單中下滑幅度最大的。
總的來看,董大姐入主銀隆的這場故事,猶如一個正直守法、戰略眼光長遠的商業精英,被一個短視投機、急功近利的“老油條”拖下水的故事。
客車行業的特殊性,造車的高難度決定著董大姐的造車路本就不好走,再遇上一個缺乏誠信與恒心的“豬隊友”,董大姐接下來的造車路真的很難走,或許退出及時止損才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