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從1月底開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并演變成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引發國際石油價格持續走低,并帶來了作為遠東市場標桿的阿曼原油價格回歸正常和理性。
其中的關鍵因素,是中國交通運輸用油的大降,導致進口量大降,而以阿曼原油為標桿價格的中東原油,正是中國石油進口的主要來源。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一大石油進口國,是近年來國際石油市場消費增量的主要來源,2019年世界石油消費增量中的三分之二以上來自于中國。
2019年,全球石油消費由2018年的9930萬桶/天增長到10026萬桶/天,每天增加的量為96萬桶。同期,中國的石油消費由2018年的1297萬桶/天,增長到2019年的1361萬桶/天,每天增加64萬桶。
近年來,中國國內石油產量增長乏力,2019年國內石油產量僅比2018年增加10萬桶/天,從而導致2019年中國石油消費增量中的98.97%必須靠進口來補充。根據歐佩克的統計,2019年,中國平均每天原油進口的數量為1020萬桶/天,比2018年增長了90萬桶/天。
交通運輸是中國油品消費的大頭。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在2019年中國每天消費的1360.7萬桶石油產品中,車用汽油為311.2萬桶/天,占全部油品消量的22.87%;航空燃料為85.8萬桶/天,占比6.31%;柴油為355.3萬桶/天,占比26.11%。三項合計為752.3萬桶/天,占到全部油品消費的55.29%。
目前,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約為140億噸油當量。從終端使用情況看,工業行業(包括非燃燒使用)消費了全球能源消費的約一半,其次是建筑行業消費了29%,第三是交通運輸消費了21%。在交通運輸行業消費的全部能源中,石油所占比重高達94%,是交通運輸行業的絕對主導能源來源。
2003年,由液化石油氣、航空燃料、汽油和柴油等構成的運輸用燃料,中國占全球的比例為5%,2019年增長到12%。中國的交通運輸的停頓,對全球石油市場的沖擊立竿見影。
機構和專家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影響基本一致的看法是,由于人員流動受限和生產停滯,帶來了全球供應鏈的混亂,抑制了全球貿易,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惡化,短期世界經濟增長肯定將放緩。
作為現代社會的血液,石油消費直接受制于經濟活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世界主要能源機構紛紛下調了2020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預期。
在2月12日出版的2020年第2期《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歐佩克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將下降0.1個百分點,全年增長為3%,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為99萬桶/天,比1月份的估計每天下調了20萬桶。
在2月11日出版的2020年第2期《短期能源展望》中,美國能源信息署認為,2020年全球石油消費將比2019年增長100萬桶/天,比1月份的預測大幅下調37.8萬桶/天。
最為悲觀的是國際能源署。在其最新出版的2020年2月份《石油市場報告》中,國際能源署認為,2020年全球石油消費僅增長82.5萬桶/天,比年初的預測大幅下調36.5萬桶/天,是2011年以來最低的增長速度。國際能源署認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費量年化計算后每天會下降43.5萬桶,是10多年來第一次全球性的石油消費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石油消費的影響最大,下調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增長是所有機構的共識。歐佩克認為,2019年中國石油消費增長了35萬桶/天,2020年預計僅增長23萬桶/天,由2019年的增長2.77%下降到2020年僅增長1.74%。美國能源信息署認為,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增量將減少19萬桶/天,其中第一季度石油消費為1470萬桶/天,第二季度為1500萬桶/天,分別比年初的預測減少30萬桶/天和20萬桶/天。2020年第1季度中國的原油加工量將減少110萬桶/天,年化計算后為減少50萬桶/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由于油品的需求降至冰點,中國煉廠加工負荷大幅度下降,主力煉廠的加工負荷維持在70%左右,部分地方煉廠的加工負荷僅維持在30%,進口原油港口大量壓船,中國周邊港口已一罐難求,老舊油輪也用于儲存原油。未經證實的消息稱,中國已退回5000萬桶進口原油。可以肯定,2020年第1季度,全球石油庫存將大幅度增加,第2和第3季度國際石油市場將面臨持續的庫存消化壓力。
2014年價格暴跌以來,持續的供大于求是國際石油市場的常態。歐佩克除自行減產外,還聯合俄羅斯等10個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共同減產,催生了歐佩克+。不斷加碼限制石油產量以求穩定國際石油市場,既是歐佩克和俄羅斯等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的主要任務,也是近年來國際石油市場的頭號新聞。
目前,全球石油產量超過1億桶/天,沙特阿拉伯等國手中仍有300萬桶/天以上的剩余石油生產能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面對需求不振,2月初歐佩克+技術委員會建議每天進一步消減60萬桶原油的產量,為此沙特阿拉伯積極推動希望在2月份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增加減產事宜,但由于俄羅斯的反對沒有舉行。3月初,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將舉行例行會議,討論減產問題。無論這次會議的結果如何,增大減產幅度以維持國際石油市場穩定,將是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等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2020年必須面對的棘手議題。
就在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的2月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石油的未來和海灣國家地區的財政可持續性》的報告,其中的兩大結論,引起輿論的普遍關注。
結論之一是,IMF認為,由于人口增長放緩,經濟增長對石油依賴減少和長期全球經濟增速預計放緩,全球石油需求在2041年左右觸頂,日均為1.15億桶的水平,而且如果能效顯著提高或實施碳稅,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在2030年左右達峰。
結論之二是,至2018年底海灣國家累積的2萬億美元金融財富,在石油市場將發生重大轉變的背景下在15年后耗盡,預計在2034年變為負值,這些國家將成為凈借款國且所有的非石油財富也將在隨后的十年內耗盡。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口徑,當前全球的石油消費總量為1.0026億桶/天,雖然從今天至2041年仍有20年的時間,但今天全球的石油消費總量僅比20年后的峰值少1454萬桶/天。
作為偶發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全球石油消費增長放緩雖然是短暫的,但為IMF有關石油消費峰值研究報告,提供了絕佳的注腳。對于石油生產國來說,面對石油出口和收入的突然下降,要思考并采取措施維持本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對于石油消費國來說,面對消費急劇下降,必須增強自身的應變能力,維持石油化工行業和本國經濟的穩定。
2019-2020年冬季很快就將過去,但即將到來的春天和夏天,對于全球石油行業來說可能仍然是冬天。嚴重供過于求情況下,石油價格也將疲軟,布倫特原油全年均價應該在65美元/桶以下,并有可能出現低于50美元/桶的低價位。
2014年價格暴跌以來,全球石油行業的日子就不好過。2018年發生了價格過山車,2019年相對是一個好年份,雖然有驚有險但最終波瀾不驚,油價走出了一個不斷上漲的曲線,但2020年看來必須在需求不振和價格疲軟的困境中艱難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