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如火如荼的城市生活垃圾發電,農林秸稈生物質發電項目陷入了投資困境。想當初,由于方圓60公里內只能建一個生物質電廠,生物質發電曾經與風電、光伏并駕齊驅深受投資商所青睞。當年的國能和凱迪兩大巨頭,不惜投下巨資在全國跑馬圈地,搶占生物質發電資源。
然而隨著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發展,這個行業暴露出來太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原料來源不穩定,收購成本太高。一個生物質電廠的大部分收入,基本上都被收購原料所吞噬。再加上人工成本和運維成本,投資生物質發電成為了一個賠本的買賣。
燃料成本為最大障礙
如今國能生物發電集團已經被國網收購,陽光凱迪已經賁臨破產。隨著兩個生物質發電巨頭的沉寂,其他的投資公司也基本上退出了生物質發電行業,許多地方公司投資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大多面臨資金鏈斷裂而夭折。即便是已經 運行的生物質電廠,也是賠本賺吆喝。
可以說生物質發電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盡管國家新政有利于農林廢棄物發電,但是這個行業依然難掩頹勢,而且很有可能會消失。如何解決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困局其實很簡單:只要國家在電廠原料收購方面給予適當的補貼,就能讓這個行業起死回生。而這個補貼要參考垃圾電廠的標準執行。
大家都知道,垃圾電廠燃燒的垃圾不但是免費的,而且垃圾電廠每處理一頓垃圾,政府是要給高額補貼的,因此垃圾發電項目成為投資商的香餑餑。但是生物質電廠燃燒的秸稈等原料,不但不能享受到政府補貼,相反卻要自己花高價錢去收購,這成為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的最大的障礙。
環保補貼成救命稻草
由于生物質發電涉及環保和三農問題,農村每年有大量的秸稈資源被浪費或者焚燒處理,因此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大氣環境,政府更應該增加對生物質發電的扶持獎勵。這個扶持政策不僅僅針對生物質發電投資商,也要給予農民一定的獎勵,增加他們為電廠提供秸稈資源的積極性。
如果每個生物質電廠每處理一頓秸稈資源,政府就給予50-100元每噸的獎勵,如果再給每個農戶每畝增加幾十元的秸稈處理補貼,讓他們再把秸稈集中賣給生物質電廠,那么整個生物質發電產業將再次迎來生機。如此電廠不但大大降低運營成本,農民也增加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垃圾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產業一熱一冷,體現了國家政策對城市生活垃圾和農村農林垃圾資源的區別對待,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城鄉政策的不平等和差距,相關部門應該做出調整。
國家非水可再生能源新政,雖然保留了農林廢棄物的電價國補,但是依然遠遠不夠。國家財政應當考慮農林生物質的環保屬性,再增加生物質發電產業農林廢物資源處理補貼,關鍵就是看政策制定者的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