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由于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支持,已經從世界各地的研究堆場移出了近3500公斤的高濃鈾。自1978年以來,已有71個研究反應堆轉為使用低濃鈾燃料。將此類反應堆轉為使用低濃縮鈾可降低高濃縮鈾的擴散風險。
從加納獲得安全的高濃鈾裝船運輸(圖片來源:加納原子能委員會)
世界上大多數研究堆都是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使用要求高濃縮鈾進行實驗的技術建造的。現在,許多研究都可以使用低濃鈾進行,其中鈾235占不到20%。
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工程師專家托馬斯·漢隆說:“國際社會已經成功地提供了將研究堆中的高濃鈾燃料轉化為低濃鈾燃料的技術解決方案。”
國際原子能機構支持奧地利,保加利亞,智利,中國,捷克共和國,格魯吉亞,加納,匈牙利,牙買加,哈薩克斯坦,拉脫維亞,利比亞,墨西哥,尼日利亞,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的高濃鈾到低濃鈾燃料轉換或高濃鈾回收,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它還通過技術合作項目,實況調查團,協調的研究項目,技術和咨詢會議以及采購援助來支持最大限度地減少高濃鈾。
盡管71座研究堆已轉換為低濃縮鈾,另外28座使用高濃縮鈾燃料的反應堆已經關閉,但72座仍由高濃縮鈾供電。
漢隆說:“需要大量的創造性工程來弄清楚如何在最初為高濃鈾設計的相同空間內使用低濃鈾來達到類似的反應堆容量。”
去年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其首次發表的文章中著重介紹了向低濃鈾供能的研究反應堆的轉變,其中強調了其對加納和尼日利亞的反應堆改建以及將高濃鈾從智利遣返至美國的支持。
文章來源:世界能源網www.world-energ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