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可以說,疫情對煤炭產量帶來的不利影響已基本消除,復產率達到了往年同期水平。”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魯俊嶺表示。
我國是煤炭利用大國,煤礦復工復產不僅關系到電力的穩定供應,也關系到鋼鐵、化工等相關行業的穩定生產。正是由于事關重大,煤礦復工復產成為近期保障能源供應的重點。
為加快煤礦復工復產、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國家能源局建立了日常調度機制,并對疫情防控期間煤炭供應保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從2月1日起,要求各產煤地區和有關央企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動煤礦復工復產;會同地方行業管理部門建立日報告、日調度制度,每日匯總各產煤省區、央企產量,做到心中有數。
考慮到我國煤炭生產的區域特征,國家能源局加強了分類指導。魯俊嶺介紹說,山西、內蒙古、陜西等產煤大省產煤比重接近全國的70%,是煤炭供應的“基本盤”。對這些地區實行重點強化目標管理,可以確保復產保供“大頭”落地。對于復工復產進度稍緩且用煤庫存水平較低的地方,要細化管理,把“底子”摸清楚。
“對于央企的要求要高一點。特殊時期,央企更應發揮好骨干作用,能復盡復。截至目前,山西、內蒙古、陜西3個重點產煤省份已完成階段性目標。中央企業所屬煤礦的復產率超過95%,已經達到與往年同期基本相同的水平。”魯俊嶺補充說。
運輸是保障煤炭供給的重要環節。為加強產運需銜接,國家能源局督促指導煤礦、電廠供需雙方加強溝通銜接,嚴格履行合同。同時,協調鐵路交通部門把電煤運輸保障作為重點,尤其要推動湖北和東北地區等重點區域多裝多運,并提高秦皇島港和環渤海四港的港存。
電力是煤炭消耗大戶,電煤也是煤炭供應的重點。記者了解到,為保障電煤供應,國家能源局建起了全國電廠每天采購、消耗、存煤臺賬,引導產煤地區與產煤企業對電煤優先傾斜,多采多運多供。
針對個別地區反映近期電廠存煤較低的問題,魯俊嶺表示:“對于這些情況我們要做好點對點協調工作,把庫存提上來。2月22日,全國統調電廠煤炭庫存1.19億噸,處于歷史同期較高水平。從可用天數來講,全國可用27天,比2月初增加了7天。”
此外,對于一些地方存在的煤礦職工返崗難、煤炭運輸不暢等問題,國家能源局還指導煤礦輸入地、輸出地做好銜接工作,在防疫檢測工作做到位的前提下,采取單位包車等靈活方式把職工送到工作崗位上。同時,協調產煤地市開通綠色通道,為煤炭運輸發放綠色通行證,確保煤炭物流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