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從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被譽為“電力天路”的青藏聯網工程雙向累計輸送電量突破100億千瓦時,已達103億千瓦時,其中由青海向西藏輸送71億千瓦時,由西藏向外輸送夏季富余水電32億千瓦時,有力保障青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
青藏交直流電力聯網工程是第一條通往西藏的“電力天路”。工程東起青海西寧,西至西藏拉薩,全長2500多公里,由750千伏交流、±400千伏直流、藏中220千伏環網三部分組成。其中,柴達木換流站至拉薩換流站直流工程段±400千伏柴拉線平均海拔4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多年凍土里程最長的直流輸電線路。
在疫情防控期間,負責工程青海段運維的國網青海檢修公司持續強化工程運維管理,±400千伏柴達木換流變電站實行全封閉管理,延長運維人員連續值班時間,交接班不見面,降低人員接觸感染病毒的風險;同時采取辦公場所定時消毒、佩戴防護口罩、定時量體溫、分散就餐等措施認真全面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保證人員健康安全,全力確保保證電力穩定輸送,為青藏兩省區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
由于西藏電網夏豐冬枯的季節負荷特性,冬季嚴重缺電、夏季豐水期電力消納難的矛盾突出。作為連接青藏兩省區的能源大動脈,這條“電力天路”的投運從根本上解決了西藏電網長期以來的電力供應矛盾,徹底改變了西藏電網孤立運行的局面,疏通了西藏能源瓶頸,為豐水期“藏電外送”和枯水期“送電進藏”提供了穩定的“綠色通道”,使西藏夏季豐富的水電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提升了當地人民生活水平,在滿足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電力需求的基礎上,也進一步優化了青海能源資源配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增進了民族團結。
自2011年工程投運以來,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不斷強化工程運維管理,持續探索創新,先后通過串補、調相機等新技術應用,不斷提升青藏聯網工程的輸送能力。“新技術的應用將有效解決青海海西地區新能源大規模接入引起的電網電壓支撐薄弱問題,提高西北電網及柴拉直流的安全穩定性。同時,工程輸送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促進柴達木盆地新能源在更大范圍內消納配置。”
負責工程青海段運維的國網青海電力檢修公司柴達木換流站站長李曉明介紹說,隨著西藏藏中地區電網結構的加強和用電負荷的增長,柴拉直流輸電系統雙極功率已由工程投運初期的100兆瓦提升至現在的600兆瓦,大功率運行輸送電能已實現常態化,工程始終保持安全穩定運行。
在工程日常運維管理方面,該公司不斷推進電網智能巡檢體系建設,通過“人防+技防”手段,雙管齊下,提升設備健康水平和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同時,積極探索電網與自然和諧共處新模式,實施“生命鳥巢”等綠色環保舉措,提升工程運行的安全穩定系數。
目前,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柴達木換流站運維檢修人員持續加強±400千伏柴拉直流系統運維保障工作,積極有序推進調相機施工驗收等重大項目生產復工工作,全面做好工程建設準備工作,全力保障“電力天路”及青海主電網的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