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崗在發布會上披露,中央企業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萬億元,同比下降11.8%,超過8成企業營業收入下滑;實現凈利潤1304億元,同比下降58.8%,57家企業凈利潤同比下滑,26家企業經營凈虧損,雖然3月份月度凈利潤比2月份明顯回升,但與上年同期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他進一步解釋稱,一季度中央企業生產經營既受到了疫情的重大沖擊,也受到了國際石油價格斷崖式下跌的重大影響。同時,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央企業一些政策性的減利,所以出現了效益的大幅度下跌。
具體到石油石化行業,一季度國際原油價格出現暴跌,布倫特原油價格從1月初的每桶68美元跌到了3月末的每桶23美元,期間一桶跌了40多美元。“一季度國內需求下降,成品油銷量下降也超過了20%,勘探、煉化等業務收入成本倒掛,石油石化企業整體虧損,影響了中央企業的效益增速,影響了30個點。”
短短幾年油價凜冬再至,中石油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戴厚良最近也談起過滿腹“苦水”。他在中石油提質增效動員推進會上稱,盡管公司各項工作總體運行平穩,但新冠肺炎疫情和油價暴跌“兩只黑天鵝”疊加而至,對油氣市場供應端和需求端造成雙重擠壓,集團公司生產經營受到的沖擊前所未有。
截至發稿,美油期貨5月合約已跌至近13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6月合約跌至27美元/桶。據澎湃新聞了解,中國多數油田的原油開采盈虧平衡點為50—60美元/桶。在幾年前的上一輪油價大跌中,國內“三桶油”業績均受到不同程度沖擊。
其中,中石油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601857.SH;0857.HK)2016年凈利潤僅為79億元,而在2005年至2014年,中國石油全年凈利均超千億元。雖然都是上下游一體化公司,但低油價對產業鏈結構偏下游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600028.SH;00386.HK)產生的沖擊較中國石油更小。
正如很多消費者所了解,國內成品油存在“地板價”限制,即當國際油價低于40美元/桶時,無論國際油價再怎么跌,國內成品油價都保持不變,這對下游煉油商及分銷商是個利好。
這筆未作調整的錢去哪兒了?
根據財政部、國家發改委2016年發布的《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征收管理辦法》,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價格調控下限時,繳納義務人應按照汽油、柴油的銷售數量和規定的征收標準繳納風險準備金。風險準備金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列“其他專項收入”,統籌用于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保障石油供應安全,以及應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實施保障措施的資金來源。
上述文件規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等中央企業應當繳納的風險準備金,由財政部駐北京市專員辦負責征收。
低油價令國內勘探成為石油公司的“失血點”。面對低油價,除了采取與國際石油公司同樣的砍投資、降成本舉措外,國內“三桶油”還面臨特殊的艱巨任務:初見成效的“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既要壓縮成本支出,又要堅定不移執行增儲上產任務,兩者如何平衡?很多油田采一桶虧一桶怎么辦?
而煉化環節,產能嚴重過剩正困擾全行業發展。中國石油2019年財報顯示,受國內煉化產能過剩、毛利空間收窄、化工產品價格下降及該公司推進內部價格市場化等因素影響,煉油與化工板塊去年實現經營利潤137.64億元,同比下降69.2%。其中煉油業務實現經營利潤103.37億元,同比下降72.0%;化工業務實現經營利潤34.27億元,同比下降56.2%。
彭華崗在上述發布會上介紹,一季度中央企業原油、原煤產量保持正增長。特別是4月份以來,成品油日均銷量、鋼材日均銷量均已經接近去年的正常水平,售電量比去年同期已經略有增長。
除了受到大宗商品價格急劇下跌的影響外,彭華崗稱,中央企業堅決執行國家降電價、降氣價、降路費、降房租、降資費等有關政策,降低社會用戶各類成本超過450億。比如,電網企業落實降低大工業和一般工商業電價的政策,每度電減了3.3分錢,向超過5000萬的企業用戶降費大概200個億。石油石化企業下調非居民用氣價格,平均降價每方0.3元,讓利75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