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制造業紛紛轉型升級的背景下,伴隨我國核事業起步發展的核燃料產業正在轉軌智能化。據了解,在此次疫情期間,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早在2月10日就全面復工,其“兩化融合”下的新型生產線就凸顯出核燃料產業積極擁抱前沿技術的成效。
“這次疫情帶給我們重大啟示,即必須加快中國原子能全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原子能公司”)副總經理丁建波表示,“核燃料產業雖有其特殊性,但也要參與市場競爭,具有一定的通用屬性。對于通用的先進信息技術,我們不能拒之門外,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
智能制造是主線
近年來,全球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轉型。在核燃料領域,國外核燃料元件生產線的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均較高,較典型的代表企業有美國西屋公司、法國FRAMATOME羅曼廠和韓國核燃料元件廠等。法國FRAMATOME羅曼廠近年來斥巨資進行了核燃料元件生產線技術改造,實現了產品全過程的自動化加工、物料的自動化轉運以及信息數據跟蹤和管控。
“‘中國制造2025’為我國核燃料的智能化指明了方向,核燃料領域必須牢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以及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的機遇。”丁建波認為,目前核燃料在我國整個工業體系中的智能化水平整體處于中游,燃料元件制造領域的智能化水平或屬“中上”。“從數字車間、數字工廠,到數字核燃料,現在我們瞄準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幾大IT新技術,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了‘智慧核燃料’。”
針對核燃料智能化發展的思路,丁建波總結為:用智能化的新技術,助推我國從核燃料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以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引領和帶動核燃料制造業發展;實施“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三步走戰略。
基于歷史和現實因素,我國核燃料產業內部的智能制造水平參差不齊,對此,丁建波提出“分類分步實施,突出實用高效”,即對于生產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差距的老廠和老舊生產線,通過技術改造提升自動化水平,然后向數字化過渡;對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鏈環節,在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方面“要先行先試,起到標桿和引領作用”。
一體化運營更智慧
2017年,原中國核燃料有限公司與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合并重組,組建了現在的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實現了核燃料研發、制造、銷售和國際貿易服務一體化運營。“作為中核集團核心業務的專業化平臺,原子能公司要通過集成規范化、統一化、標準化的信息化建設打破信息壁壘、聯結信息孤島,加強對整個產業的管控,增強產業發展、經營和競爭能力。”丁建波表示。
除了企業整體的信息管理系統,銷售和國際貿易服務方面的能力升級也離不開信息化的經營管理系統。“立足國內、面向全球,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特別是打造和運用好全球電子商務系統。”丁建波說。
本次疫情防控中,物流業的重要性和便捷性得以凸顯,而核燃料產業也同樣計劃在自身倉儲和物流上發力。“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工廠都有自己的倉儲和物流資源,經過整合,用一個信息化管控平臺管理,并逐步對倉儲、物流的設施資源進行集成,形成‘智慧物流’,為用戶提供更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務。”丁建波介紹。
智能工廠優勢明顯
雖然目前核燃料領域大部分產業還是依托國內產品和技術,但目前在國際疫情嚴重的形勢下,核燃料產業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涉及核燃料元件生產原材料對外依存度高等問題。對此,丁建波認為:“有影響,但不會是顛覆性影響。”經過此次疫情,零部件標準化、物流智能化、加強供應鏈抗風險能力等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核燃料的合作雙方是一種長期合同和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合作伙伴承諾,我們的供貨是優先級的。因為中國的核燃料市場在擴大,而全球其他市場在萎縮。而且原材料的供應渠道是多元化的,所以影響在可控范圍內。”
此次疫情蔓延,核燃料領域在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面臨較大挑戰。“此時我們能夠看到,前期一些經歷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智能工廠,在一手抓生產一手抓防疫方面,凸顯出較大優勢。”丁建波表示,“按照傳統生產方式,核燃料生產線是不能停的,停了以后損失巨大。推進自動化和柔性化生產后,就可以減少對人工的依賴,更好地應對勞動力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