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業發展形勢
生物質發電產業升級有序開展。截至2019年底,累計裝機容量超過22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提前一年超過“十三五”規劃設定目標。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升級有序推進。已建生物質發電項目根據周邊熱需求,因地制宜進行熱電聯產改造升級,新增項目全部為熱電聯產,顯著提升了系統效率。生物質燃煤耦合發電已經開展技術示范,根據生物質資源分布,進一步合理拓展生物質燃煤耦合發電項目改造,成為當前我國燃煤電廠實現低碳清潔能源改造的重要途徑。
生物質資源向分布式、多元化開發利用方向發展。隨著我國生物質能產業規模發展壯大,先前具有資源開發優勢的地區,在項目布局上已經趨于飽和。以農林生物質發電為例,生物質燃料年消耗量已超過8000萬噸,存量項目間的燃料競爭日益激烈。未來新的生物質能項目開發,將對生物質資源類別細分和可獲得量評估提出更高要求。生物質資源分散性和分布式開發利用的特性將進一步被挖掘,生物質原料將向炭、氣、油、肥多聯產高附加值多元化利用方向深入發展。
生物質能開發向非電領域轉變。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以來,我國生物質能利用主要集中在電力生產應用方面。我國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已經形成一定規模,而在供熱、供氣、交通燃料等非電領域的開發卻剛剛起步。隨著《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的實施,根據生物質能在熱力、燃氣、交通等多領域應用的特點,可以充分發揮生物質能在非電領域的清潔能源替代作用。當前,生物質鍋爐替代燃煤鍋爐清潔供熱,生物天然氣替代天然氣在新農村、鄉鎮地區局域網供氣,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定比摻混交通燃料等已經開始逐步推廣應用,并呈現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效益和巨大的開發潛力。
生物燃料乙醇推廣滯后。2018年8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有序擴大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除黑龍江、吉林、遼寧等11個試點省份外,進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個省市推廣。按照《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2020年的燃料乙醇需求量將超過1000萬噸,然而,2019年的燃料乙醇供應量僅約320萬噸,這意味著乙醇汽油推廣明顯滯后。
我國燃料乙醇的供給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生物基燃料乙醇,二是化工合成燃料乙醇,三是進口燃料乙醇。生物基燃料乙醇生產主要原料是玉米,隨著我國玉米臨儲政策調整和種植結構改善,玉米庫存壓力已經得到有效緩解,可用于生產燃料乙醇的超期超標糧食數量十分有限,而非糧生物質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技術經濟性尚未滿足市場化推廣要求。因此生物基燃料乙醇新增產能未達預期。化工合成乙醇是燃料乙醇生產的新途徑,以煤化工合成乙醇技術路線為主,除此之外,在工業尾氣合成乙醇方面,國內外均有相關企業在該技術領域擁有一定技術儲備,國內目前已建成規模化示范項目,如能高效穩定生產運行,工業尾氣合成乙醇將是滿足我國乙醇市場需求的重要途徑。進口燃料乙醇本可作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平衡市場供給的有益補充,但較易受國際貿易形勢影響。從能源安全角度分析,我國的生物燃料乙醇推廣仍將立足于國內優先發展,進口燃料乙醇僅作為適當調節補充。
生物質柴油應用亟待推廣。2019年,國內生物柴油在交通領域的推廣應用仍進展緩慢,未有明確支持鼓勵生物柴油添加至石化柴油的政策措施出臺。當前亟待營造國內生物柴油消費環境,推動國內生物柴油應用。反觀國際市場,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碳減排目標的約束下,歐洲對生物柴油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特別是來自食用廢油生產的生物柴油,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減排效益更為明顯。我國的生物柴油主要來自食用廢油和動植物廢棄油脂,屬于歐盟積極倡導的減排生物燃料,2019年生物柴油出口量翻倍增長,出口符合歐盟標準的生物柴油量約達50萬噸。
二、政策建議
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積極推進生物質供熱示范項目。將規劃作為生物質供熱項目開發建設的主要依據,統籌生物質各類資源和各種利用方式,以省為單位編制生物質能開發利用規劃。以縣為單位編制生物天然氣、生物質供熱開發利用規劃,做好與環保、農業等規劃的銜接。編制生物質熱電聯產區域專項規劃。在規劃指導下,積極推進生物質供熱技術和利用模式示范項目建設。綜合布局各類清潔取暖方式及配套基礎設施。以地區整體供熱需求為導向,綜合考慮本地清潔能源資源和經濟水平以及電網、氣網等條件,統籌布局生物質供暖等清潔能源多元化能源供熱方式,加強相關配套熱網、電網和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
將生物質供熱作為優先發展清潔供熱的重要內容,納入當地綜合發展規劃。在北方農村散煤替代、城鎮新區建設、舊城區改造、新農村建設、異地搬遷、產業園(區)建設的規劃中,優先發展生物質供熱等清潔供熱方式,統籌開展各類生物質能供熱資源評估,積極做好清潔能源供熱開發及多能互補利用的可行性論證。將生物質供熱納入地區綜合發展規劃,優先開發生物質供熱等清潔能源滿足新增供熱需求。城鎮地區逐步形成以優先開發利用生物質供熱等清潔能源供熱為主的新模式。
建立多部門協同合作機制,明確牽頭部門。積極推進生物質燃氣清潔供熱。加快發展以畜禽糞便、秸稈等為原料發酵制取沼氣,以及提純獲得生物天然氣。生物天然氣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跨部門多領域的協調管理,特別是對上游原料的梳理整合以及下游市場的消納。建立生物天然氣產業協同管理機制,明確牽頭主管單位和各有關部門職責,聯合財政、發改、農業、環保、能源、住建、稅務、質檢等多個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產業發展目標、規劃、政策和標準等,形成政策合力推動產業發展。
加強非糧原料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化技術研究與示范。由于以陳化糧為主的生物燃料乙醇生產難以作為長期可持續發展路徑,國內生物燃料乙醇的巨大缺口需要非糧生物燃料填補。我國現有非糧生物燃料乙醇尚未實現規模化發展,生產技術水平仍有待全面突破。因此,加強非糧原料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化技術研究與示范,是實現我國生物燃料乙醇全國推廣的當務之急。
三、保障措施建議
制定專項財政支持政策。支持生物質發電企業進行熱電聯產改造,對改造企業給予一定投資支持,將供熱管網建設納入中央預算投資,保障生物質熱電聯產企業的發電量補貼資金及時到位。給予生物質熱電聯產以及成型燃料生產和供熱等企業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將原料收集加工機械納入國家農機具補貼范圍。對生物質供熱項目建設用地,按照社會公益事業劃撥使用。通過取消公用事業附加費、免稅等方式,降低清潔供暖成本。出臺差別化獎補政策,對積極滿足地方民生供暖需求、改造任務重、改造成效明顯、嚴格遵守環保標準等的地區項目,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積極探索融資合作模式。將生物質供熱等清潔供暖項目列為政策性低息貸款的重點支持項目,對于為實施生物質供熱項目貸款的企業,適當延長相應項目貸款年限,下調貸款利息。支持生物質供熱項目通過綠色債券、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投資清潔取暖項目的技術研發。優化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市場的制度安排,支持符合條件的清潔供暖企業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鼓勵已上市企業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再融資,支持已上市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并購重組實現整體上市。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及由證券交易所備案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等多種債務融資工具,擴大融資規模。
規范生物柴油上游產業體系,推行生物柴油摻混實施試點。加強生物質原料管理,規范上游產業體系。“地溝油”是生產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之一。目前,地溝油回流餐桌導致食品安全的風險問題依然十分嚴峻,亟待規范全國各地地溝油收集、轉運、處置及監管,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通過地方立法,強制規范行業管理,確保地溝油等原料安全流向,為生物柴油生產提供原料保障。推行生物柴油摻混實施試點。建議參照生物燃料乙醇的推廣經驗,開展生物柴油試點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