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雖然我國燃料電池技術有所突破,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的性能仍存在差距,氣體擴散層、質子交換膜、密封件由于技術可靠性問題,國內皆無量產;膜電極、雙極板等關鍵組件的產品性能及穩定性和國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氫氣循環泵、增濕器、加氫槍、高壓力等級氫氣壓縮機等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低,成本高居不下。隨著各地氫燃料電池技術推廣應用,若我國核心技術持續受制于人,產業鏈成本居高不下,將阻礙氫燃料電池汽車進一步規模化發展。
目前,氫能已成為我國多個省市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截至2019年底,我國有近40個地方政府出臺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多地在布局氫能產業時缺乏對當地財力、創新能力、產業結構等實際因素的綜合考量,導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存在“低端化”和“同質化”等現象,不利于產業成熟發展。
為避免各地盲目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有效降低財政資金和產業資源浪費,應遴選當前發展基礎較好、產業布局比較合理的地區開展試點示范,摸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路徑,逐步形成可復制的經驗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借鑒參考。
隨著燃料電池技術不斷成熟,扶持政策機制不斷完善,氫燃料電池車輛的購置成本將逐步與純電動車輛以及傳統燃油車輛接近。從運營端角度分析,以佛山地區8.5米的公交車每天行駛為例,氫燃料電池公交氫耗成本超過800元,純電動公交車耗電成本約300元,傳統公交車油耗成本約450元。
氫燃料電池車輛運營成本高昂,最主要的因素是氫能供應成本高居不下。首先,雖然我國是全球制氫大國,但是氫氣資源分布不均,各地制氫潛力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不匹配;其次,根據我國壓縮氣體道路運輸相關規定,目前僅以20MPa長管拖車輸運氫氣,導致使用效率極低,成本高昂;再次,加氫站等關鍵核心裝備以進口為主,建站成本高,投資回報周期長。由此可見,我國需充分借鑒電動汽車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發展經驗,探索低成本氫能供應技術路徑,這將是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化發展的重要趨勢和目標。
基于現狀,氫能和氫燃料汽車產業需協調推進,穩步發展。現提出以下建議:
盡快明確頂層設計
指導產業健康發展
一是盡快出臺國家氫能及氫燃料電池汽車專項規劃、路線圖,明確戰略定位、科學測算發展目標,優化技術發展路徑,統籌規劃產業布局。二是自上而下指引和促進地方統籌優化產業規劃布局,合理分工,提高區域產業協同,防范低端惡性競爭和產業無序發展。三是創新突破機制體制,盡快確定氫氣的能源利用屬性,完善相關管理辦法,為產業發展消除或部分消除制度障礙。四是保持財政補貼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完善退坡機制,減小產業發展對補貼政策的依賴性,降低政策波動對產業發展的影響。五是研究制定氫安全管理法規、健全相關標準體系,指導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加大自主創新
提升核心競爭力
一是結合產業基礎、產業特點和技術發展水平等實際因素,研究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路線圖,明確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路徑和技術創新指標體系。二是組建國家級氫能技術研究機構,通過國家隊的引領作用,自上而下推動核心技術研發,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三是通過設立一批重大技術專項,結合路線圖開展定向研究,培育壯大高層次氫能人才隊伍。四是完善技術成果轉化機制,建立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加大自主技術轉化與推廣力度,力爭產業創新科研成果可以及時高效轉化。
開展試點示范
探索產業發展路徑
一是部分政策措施和機制體制創新可以在合適的試點地區先行先試,根據實施效果加以優化完善后向其他地區輻射推廣,避免各地“一窩蜂”式盲目發展,降低產業探索所帶來的風險。二是發揮試點地區資源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重點攻關突破氫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并實施關鍵技術及裝備實證性研究等工作。三是在試點地區開展重卡、有軌機車、市政用車、特種車輛等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拓展多領域、多場景應用,驗證并提升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等指標。四是打造產業生態鏈,探索成熟可行的商業模式,逐步建立適合我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化發展機制。
加快完善氫能供應體系
降低氫能供給成本
一是要因地制宜,根據地方資源稟賦,選擇合適的制氫技術路線,鼓勵就近消納,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氫,逐步構建以綠色氫源為主的多元制氫體系。二是盡快探索高壓力等級氣氫運輸、液氫儲運以及輸氫管道(摻氫天然氣和純氫)等示范項目,支持有機液體、金屬氫化物等氫能儲運技術及裝備多元應用。三是鼓勵開展油、氫、電等多元能源補給站點的建設及推廣,同時對氫能供應比較緊張或者運輸成本過高的地區,支持開展制氫-儲氫-加氫一體化站試點示范。四是支持建設氫氣品質控制、檢測驗證等第三方服務平臺,鼓勵開展氫能供應裝備安全檢測及評價等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