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共商國是,圍繞宏觀經濟運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特別是民法典草案等進行深入討論。在他們的討論中,諸多科技熱詞頻頻出現,經過各類媒體傳播,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有的成為民眾的日常生活話題,成為大眾的口頭語言。通過這些科技熱詞,人們不僅能夠直觀感受經濟社會的發展脈動,而且可以更好把握兩會精神并捕捉其中蘊含的個人事業發展的機遇。
“兩新一重”
促消費惠民生,調結構增后勁
“兩新一重”是極富漢語語言特色的凝練表達,其全稱是“新基建,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由此可見,其內涵非常豐富,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作為一個熱詞,它的來源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該報告的第五部分“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明確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 仔細分析內涵,不難發現,“兩新一重”實際上是對近年來著力推進的三個方面工作的高度總結和概括。
“新基建”,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數字基建。從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多個重要會議提出推進該項建設,其內涵逐漸為社會所熟知。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有關方面將“新型基礎設施”明確為“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前者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描述為,“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這是站在推進年度工作角度,就加強“新基建”作出的重點部署,旨在“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是“造城運動”,其根本著眼點是人本身,既包括農民的市民化,也包括城鎮公共服務的現代化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提出,推進縣域城鎮化的任務,對接農民市民化,為此,要求“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了提升城鎮居住設施和服務的具體任務: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支持加裝電梯,發展用餐、保潔等多樣社區服務。
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中國依然需要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補課”。為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的任務,并且就增加國家鐵路建設方面提出具體資本金為1000億元。
“互聯網+”
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強大引擎
“互聯網+”指的是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以優化生產要素、更新業務體系、重構商業模式等途徑來完成經濟轉型和升級。在今年兩會上,“互聯網+”熱度再起,政府工作報告在第四部分“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中提出,“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這是繼2015年之后,這個詞匯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兩會上的“互聯網+”熱與2015年兩會時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彼時,中國全國網民總數約6.5億,4G正式商用剛進入第二個年頭;而今,中國網民總數已超過9億,5G商用正在加速推進。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互聯網+”獲得空前大發展,不僅電商網購消費金額不斷攀升,而且在線醫療、在線教育、在線招聘、遠程辦公等異軍突起,以5G為支撐的智能生產線和智能裝備紛紛進入“實戰”,這些推動互聯網從傳統消費型加速向生產型和服務型嬗變,并顯示出全面推進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威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正是基于中國互聯網迅猛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提出全面推進“互聯網+”,并將其提到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高度。
“數據市場”
實現對數字經濟戰略資源高效配置
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除了大力加強新基建,全面推進“互聯網+”之外,還要培育、建立、健全“數據市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該詞寫入其中,在“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部分,報告明確提出,培育技術和“數據市場”,激活各類要素潛能。
如果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那么數據就是數字經濟的“石油”,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數據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特殊重要價值日益呈現出來,并受到廣泛重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之一,作出數據是數字經濟關鍵生產要素的戰略研判。今年4月發布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指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首次提出了發展“數據市場”的指導方針。按照指導方針,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提出的培育“數據市場”的目標,是當前面臨的緊迫任務。
業內專家指出,培育“數據市場”必須重點解決好4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數據的歸屬權方面,很多數據要素的產權屬性尚未清晰界定,相關方權益難以得到保障,這給市場交易帶來了困難。二是數據的標準規范方面,由于部分數據流通關鍵標準缺失,難以支撐數據要素市場化交易流通。三是交易平臺方面,由于交易平臺缺乏聯動機制,也未能形成國家級交易平臺,造成數據孤島廣泛存在。四是治理方面,數據的治理機制特別是安全保護仍然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針對上述問題,專家提出了多項政策建議,其中包括“完善法規政策及監管體系,確保數據交易流通健康有序;完善公共治理相關數據的流通應用體系,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揭榜掛帥”
用“賽馬”機制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今年兩會上,關于科技創新,有一個讓人頗感振奮的熱詞,這就是“揭榜掛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行重點攻關項目‘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這一表達給人似曾相識之感,的確,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數個場合下,就此作出多次指示。在2016年4月在京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可以探索搞揭榜掛帥,把需要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在今年2月舉行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加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攻關力度時,又重申了這一觀點,為重點項目科研攻關指明了道路,釋放、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推進科技創新尤其是重大科技創新始終是國家戰略性需求,然而,要從根本上破除制約創新的桎梏,不僅要做好人才培養、營造創新文化等工作,而且要不斷推進創新機制本身創新,“揭榜掛帥”就是推進創新機制創新的重要措施和經典表達。“揭榜掛帥”就是在重大項目科研攻關時,創新人才機制創新,大刀闊斧破除按照資歷和名氣進行項目分配的體制,把需要攻克的關鍵核心技術項目張出榜來,面向全社會開放,展開公平競爭,誰有本事誰揭榜,用競爭機制選取或整合最好的方案,遴選出最優秀的人才和團隊。
創新既要大膽也要穩妥。“揭榜掛帥”是牽一發動而全身的系統工程,必須進行系統化的制度設計,才能真正達到預期效果。業內專家認為,實施好“揭榜掛帥”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發榜”。鑒于目前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的來源主要是政府部門,必須規范政府部門發榜行為,做到發榜既要真正反映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又要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實事求是。二是“揭榜”。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標準對揭榜者進行能力認定,把真正的創新主帥和尖兵遴選出來。同時,為其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最大限度調動創新積極性、挖掘創新潛力。三是“評榜”。科技創新的成功率低是不爭的事實,對“揭榜掛帥”后形成的創新成果要給予客觀評價,謹防出現不當肯定和拔高,也要警惕出現過分苛責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