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稱,疫情短期對國內經濟產生了沖擊,一季度中國的GDP下降了6.8%,包括4月份的銷售也沒有完全恢復,實際增速也是負的9.1%,當然比一季度要好很多。1到4月份投資還是負10.3%,國內需求端還沒有完全得恢復,但是我們的生產已經正增長,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已經增長了接近4%。
“接下來我們要穩中求進,在保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增加我們經濟的動能。”沈建光表示,主要是兩個政策,一個就是用好消費券,促進消費的回暖。過去杭州的消費券實踐非常理想,這段時間北京的消費券發放力度非常大,而且也在王府井跟商業街配合,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效應,這些都是對消費短期的促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其實就是新基建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在全球新一輪競爭當中,中國在產業數字化方面已經走在前面,現在的新基建其實就是數字基建,要把中國的經濟在數字化方面更進一層,今后中國的很多經濟增長動能將來是新技術,特別是數字技術在改造傳統制造業,改造傳統服務業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沈建光介紹說,新基建的定義其實也不斷地在變化,傳統上有7個領域,現在比較官方的發改委的定義,包括:第一,信息基礎設施。第二,融合基礎設施一些傳統領域,包括智能交通。第三,創新基礎設施的一些技術手段,包括區塊鏈、人工智能。這一塊當涉及領域非常多,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也包括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需要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來支撐的產業。真正意義上的新基建還包括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的工業和制造業、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升級換代,這個孕育著對整個經濟的拉動,整個它的影響力就遠遠超出了七大領域的范疇,包括5G、大數據、云計算,不僅在全民戰疫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促進疫后生產生活的恢復,刺激新的消費需求和創新體驗,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例如,數字零售、智能城市、智能物流、遠程醫療,這些是全新的一個新興的產業,它是需要新型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撐的,而且融入了新的科技成分,特別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的應用,其實是在下一階段中國經濟的發展當中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沈建光表示,大數據在這次抗疫當中已經發揮巨大的作用,現在在企業效能上,大數據分析需求、分析生產結構各個方面都起到巨大的作用。中國各個城市能夠在第一時間精準地鎖定潛在的受威脅的人群,很快進行隔離,然后把疫情在最短時間內控制下來,這個技術功不可沒。5G這次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5G不光是投資在基建上,還關鍵是5G的應用。現在因為疫情管控,5G迎來了提前暴發。比如說在武漢,用5G的網絡無人車,包括在醫院當中配送醫療產品,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與人傳播的風險,而且遠程醫療也都是在5G的基礎上已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中國數字經濟領域表現非常強勁的,國家對新基建也是大力支持。這些都幫助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重建中,走到了一個非常領先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