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為驗證集魚箱連接方式穩定性與集魚效果,烏東德工程建設部歷時22小時共開展8次動水下箱試驗。當日試驗中,尾水集魚箱的水下停留時間自10分鐘至14小時不等,共計收集魚類104尾,其中長鰭吻鮈2尾、中華金沙鰍21尾、中華沙鰍78尾、犁頭鰍2尾、泉水魚1尾。這是繼7月5日烏東德尾水集魚設施首次在發電工況下開展動水下箱試驗后的進一步探索。下階段將主要針對集魚箱自動排水排魚和網片布設方式等進行優化改造。
結合7月5日與7月14日試驗工況,初步表明發電工況下尾水槽部位存在魚群活動,后續將深入開展試驗論證。各次尾水集魚試驗結束后,在保證魚類安全的前提下,將及時完成過壩運輸,在大壩上游的海子尾巴庫管碼頭完成放流,使其回歸自然。
集運魚系統是烏東德水電站水生生態保護重要措施,過魚種類重點針對產漂流性卵洄游的長江上游特有魚類和重要經濟魚類,可促進魚類洄游遷移,完成生活史與遺傳交流,屬國內首創,總體設計方案已納入《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環境保護總體設計報告》,并于2019年3月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查。尾水集魚設施作為集運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9年下半年已開展多次尾水集魚試驗,為集運魚系統的設計優化提供了大量試驗依據。本階段尾水集魚試驗的開展安排在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之際,通過不斷調整優化取得階段性成果,初步發揮了生態環保效益。
結合7月5日與7月14日試驗工況,初步表明發電工況下尾水槽部位存在魚群活動,后續將深入開展試驗論證。各次尾水集魚試驗結束后,在保證魚類安全的前提下,將及時完成過壩運輸,在大壩上游的海子尾巴庫管碼頭完成放流,使其回歸自然。
集運魚系統是烏東德水電站水生生態保護重要措施,過魚種類重點針對產漂流性卵洄游的長江上游特有魚類和重要經濟魚類,可促進魚類洄游遷移,完成生活史與遺傳交流,屬國內首創,總體設計方案已納入《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環境保護總體設計報告》,并于2019年3月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查。尾水集魚設施作為集運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9年下半年已開展多次尾水集魚試驗,為集運魚系統的設計優化提供了大量試驗依據。本階段尾水集魚試驗的開展安排在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之際,通過不斷調整優化取得階段性成果,初步發揮了生態環保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