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個名字在德國和歐洲媒體上頻繁出現:“北溪2號”。從前不久美國對德國揮舞制裁大棒,到俄羅斯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中毒”事件,“北溪2號”始終是問題的焦點。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為何會成為美歐俄角力的核心呢?
歐洲添能源新動脈
“北溪2號”是一條長度為1200公里的天然氣管線項目,建成后將連接俄羅斯圣彼得堡附近的烏斯季—盧加地區和德國東北部的格萊夫斯瓦爾德,設計輸氣能力達到550億立方米/年。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又一條“大動脈”。
“北溪2號”項目預計耗資95億歐元。其中,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出資一半,另一半由歐方的5家公司承擔,分別為ENGIE、OMV、皇家荷蘭殼牌公司、Uniper和Wintershall。
“北溪2號”項目對于德國和歐盟十分重要。數據顯示,目前德國能源進口依賴度高達63.6%,其中天然氣占一次性能源的四分之一左右,在德國能源構成中居第二位。德國自產天然氣僅占到其消耗量的7%左右,剩余部分均需進口。近年來,德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占到天然氣進口總量的約40%,是德國主要天然氣進口來源地。在歐盟層面,2018年其能源進口占消耗總量的58.2%。
德國出于應對氣候變化、發展綠色經濟等多種因素考慮,加快了棄用傳統化石能源的步伐,并確定在2038年徹底棄用煤電。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德國對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需求。同時,歐盟也在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因而各成員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不斷上升。
多年來,俄羅斯始終是歐盟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氣來源國。2019年,俄羅斯向歐盟出口的天然氣總量占到當年歐盟天然氣進口量的38.3%,比排名第二位的挪威高出近14%。由此不難看出,在歐盟不斷強調能源來源多元化的今天,俄羅斯依然掌握著歐盟能源命脈。
俄羅斯同德國與歐盟之間的能源合作由來已久,早在冷戰期間,蘇聯就通過管道向當時的聯邦德國、意大利和奧地利等西歐國家輸送油氣。冷戰結束后,俄羅斯資源驅動型的發展模式更促使歐俄之間的能源貿易不斷發展深化。在天然氣領域,歐俄之間已經建立并運營了“南溪”和“北溪”等多條天然氣管線。隨著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天然氣不斷增加,“北溪”等主干管道早已超負荷運轉。為了進一步提升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能力,俄歐雙方于2015年簽訂了建設“北溪2號”管線合同,并于2018年5月份正式動工。
項目動了誰的奶酪?
“北溪2號”項目自上馬以來就充滿了爭議。該管線經波羅的海,從俄羅斯直達德國東北部的格萊夫斯瓦爾德,為德國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又打開了一扇大門,得到了德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甚至擔任了該項目的董事會主席,為德俄能源貿易合作站臺。
但是,在德國和歐盟內部,對“北溪2號”項目的反對聲音也持續不斷。反對者認為,“北溪2號”項目從波羅的海直達德國,繞過了烏克蘭、波蘭等中東歐國家,致使這些國家的天然氣過境費收入減少,削弱了歐盟協助烏克蘭應對俄羅斯的籌碼。數據顯示,目前俄羅斯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已經減少至1100億立方米/年,但烏方的過境費收入仍然高達30億美元。一旦“北溪2號”項目建成后,預計烏克蘭每年過境天然氣總量將降至600億立方米。這么好的“買賣”被“北溪2號”生生搶走,烏克蘭自然心有不甘。
除了亞歐大陸上的各路玩家,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也加入了這場能源博弈。近年來,美國加緊開采本國境內的頁巖油氣資源,產量直線上升,從此前的能源進口大國一躍成為能源出口國。美國這些油氣資源自然需要更大的市場來消化。于是,美國將目光瞄向了歐洲。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一直試圖通過挑起對歐貿易爭端,肆意揮舞關稅大棒,通過強買強賣方式將自己的液化天然氣出售給歐洲。
盡管時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2018年訪美期間曾承諾歐盟將加大采購美國液化天然氣,但兩年多來此事進展不大,反而是俄羅斯與歐盟又開始興建新的輸氣管道——“北溪2號”。歐俄之間的能源合作自然被美國視為在能源貿易領域最大的威脅。根據目前的報價,俄羅斯對歐輸送的天然氣價格要比美國液化天然氣低20%至30%,面對這樣的價格優勢,歐洲人沒有理由拒絕,更不用提為了接收美國液化天然氣還要新建專門設施帶來的成本。
成美歐俄博弈焦點
在美方看來,“北溪2號”項目不僅嚴重影響了美國液化天然氣在歐洲的銷路,而且俄羅斯通過該項目拉緊了歐俄之間的能源合作紐帶,進而可能對歐盟施加政治影響,這對美國來說是更大的威脅。因此,全力阻撓破壞“北溪2號”項目,成為美國在這場地緣政治和能源安全博弈中的重要目標。
2019年12月份,美國簽署《2020年國防授權法案》,正式對“北溪2號”項目實施制裁。瑞士Allseas公司在本輪制裁中首當其沖,其在美國施壓下被迫停止管線鋪設作業,導致該項目停工。不久前,美方制裁繼續加碼,部分議員提出要對德國參與“北溪2號”項目的相關企業和官員實施制裁,致使德國政經各界大為惱火。
就在德國政府和經濟界嚴正反對并批判美國域外管轄的關鍵時刻,俄羅斯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因疑似被投毒送往柏林治療,使“北溪2號”又一次成為歐俄爭端的焦點。德國政府近日表示,納瓦利內是“諾維喬克”神經毒劑中毒,歐盟認定俄羅斯政府應當為該事件負責。這一說法再次使得德俄、歐俄關系緊張起來,呼吁制裁俄羅斯的聲音在德國也日漸高漲,“北溪2號”項目自然成為制裁的首選。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外交部長馬斯及多名德國政要均表達了對事件的嚴重關切。
目前,德國和歐盟尚未就此作出最終決定,默克爾作為該項目的堅定支持者也面臨著巨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