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8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約為450萬輛。隨著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正式被納入國家“新基建”,如何實現能源網和交通網的智慧融合?24日,東南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黃學良在江蘇常州對此問題作了詳細解答。
隨著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持續推進,生產側清潔化和消費側電氣化成為當前中國能源體系重要的趨勢和特點。2019年,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兩個50%”的重要判斷,即“2050年能源清潔化率達到50%和終端電氣化率達到50%”。
黃學良認為,智慧能源網和智慧交通網融合的前景,從總趨勢看,首先是主體多元化,能量的流動雙向并存,從發展角度先單向后雙向,現階段是單向,單向到一定程度后,慢慢向雙向發展,技術到雙向以后,也是單雙并存。
怎么解決新能源消耗問題?黃學良稱,根本的解決思路是要大量建設儲能,儲能的成本太高了,特別是電力儲能建設成本相當之高。
其次,大量的電動汽車無序充電,對電網的沖擊非常大,它會造成電壓的波動及重載和過載等問題。對電網來說,電網本身有很多需求,比如現在隨著新能源的介入,新能源是不能參與電網調節的,這意味著電網調節能力越來越少,需要有更多的資源參與調節。
在這樣的場景下,規模化電動汽車儲能資源到底能不能用于消納新能源?能不能減輕充電對電網的影響?能不能對電網提供調頻的輔助服務?
黃學良說,對電網來說,還有一個備用容量概念,通過電動汽車可以達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以2030年為例,不同場景下不同方式,無序充電也會消納新能源,有序充電在無序充電基礎上消納更多的新能源。雙向充電是在有序充電基礎上消納更多新能源。
此間,以“移動能源網,未來已來”為主題的須彌山大會在常州召開。會上,新能源領域各路專家就新能源行業標準制訂、作為新基建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的新能源該如何規劃布局等系列當下熱門話題紛紛發言,為新能源產業和電動汽車產業鏈的發展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