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總信息師孫正運,在主旨報告中介紹了國家電網公司近年來利用數字化轉型助力能源互聯網建設的探索和實踐。孫正運首先分享了從信息化到數字化的思考,指出信息化是數字化向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的基礎,是數字化發展的必然階段,也是一個探索實踐的前進過程。同時,他還介紹了數字化轉型的定義,以及國家電網“數字新基建”的任務和目標。最后,孫正運重點分享了國家電網公司在能源互聯網領域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案例,即,國家電網公司已在電網數字化平臺建設、電力大數據應用、電力物聯網構建、智慧能源綜合服務、電力人工智能應用、能源區塊鏈應用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寶貴的經驗。
以下為發言實錄:
孫正運: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興向大家報告一下國家電網公司在數字化轉型能源互聯網方面的建設的情況。我們主要是把理念和實踐結合起來,所以我向大家報告的是我們在綜合轉型,在能源互聯網建設上的一些體會,一些認識。
能源互聯網建設,數字化轉型有很多的做法,有很多規定。在這個基礎上,有一個理念,過去有很多新技術,很多好的做法,但是在實現落地做不下去,比如說過去數據共享共用,大家都認為數據共享共用是對的,但是涉及到企業的時候難度就非常大。
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的一名員工,我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國家電網公司的具體情況。國家電網公司覆蓋了26個省市、自治區,服務人口超過11億人,應該說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供電單位,在2020年《財富》世界五百強中排名第3位。
公司戰爭目標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能源互聯網企業就是能源網架體系,信息支撐體系,數據創造體系。
數字化,數字新基礎,能源互聯網
第一個是數字化和信息化,數字化是數據模型與標準的不統一,然后價值挖掘,最重要的體現在價值挖掘。從信息化到數字的思考,我們認為信息化是數字化發展的必然過程,這個過程讓用戶嘗到信息化的甜頭,提高了認識,促進了更進一步的思考,產生了數字化的理念和需求。數字化轉型是由信息化向網絡化、智能化轉變的過程,在數據信息共享基礎上的應用,效率更高、價值更大。
第二個信息化到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所在就是統一模型和標準的重要性。過去的數據標準不統一,導致了數據無法在多業務領域區間融合共享,從根本阻礙了數據價值的發揮。
第三個是平臺建設的重要性。
第四個是感知層統一技術路線的重要性。通過深入工作發現數據來源于感知,又發現了感知層現在也需要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模型,因為我們發現很多現場在感知方面不同專業有不同的設計,它的設計不一樣,標準不一樣,不同的地點一個感知元件和三個感知元件,因為數據精度不一樣,數值不一樣,感知層的技術路線統一目前呼應從頂層設計,學數據我們現在沒有具體的分析,不能說十倍、二十倍,肯定這個問題要解決了,我們發現數字化轉型建設的根本目的是讓電力系統運行得更高效、更安全、決策更科學。還有一個通過一線員工和客戶使用這個系統,他們感覺這個系統實用實效,他離不開它,用它方便省事,它上來的數據就真實了,因為員工作為傳感體系的一個部分,他的工作痕跡就通過上面的數據,這個數據比填報的數據更準確。
第五基礎創新的重要性。基層的員工,包括我們的客戶,他們有什么需求最清楚,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才讓我們的系統價值挖掘得更大,生命周期更長。
數字化轉型的定義
從技術上,從內容上,從效果上講這三個部分。
國家電網公司數字新基建背景。首先是形勢環境需要,國家電網公司就是為了落實國家數字新基建的戰略部署。二是技術發展奠定基礎,“大云物移智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日益成熟,加速了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滲透,也為數字新基建奠定了技術基礎。三是管理理念的提升,從中央到地方,從企業管理高層到基層一線員工,對信息化的認識和思考不斷提升,現在不讓他們用數字化手段他們還不行了,所以理念的提升為數字化新基建達成廣大的思想共識。
數字新基建內涵
是推動能源互聯網建設,服務經濟社會比較。數字新基建的目標是服務政府,服務社會,服務上下游企業,服務電網企業本身。服務上下游企業我想再多介紹一下,它也可以服務大電力客戶,還可以服務供應商。數字新基建建設的十大任務(圖示)。
能源互聯網的三大體系,能源網架體系、價值創造體系、信息支撐體系。我們一些專家學者的體會和我們相同,就是在傳統的網架上讓現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運行得更安全,更高效,應對清潔能源的接入,同時又創造了價值挖掘的空間。
國家電網的典型實踐
有十大任務,一個是數字化平臺國網云,國網云的特點就是快速處理,提高資源效率,靈活按需調配。現在我們國網云基本完成,數據統一標準,統一模型以后怎么存放,放在哪里。企業中臺我們有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數據中臺一個是數據標準化,二是數據的接入整合,三是數據的共享分析,四是數據的增值變現。通過數據后臺,我們部署和運行了一年時間,通過數據中臺的運行它開發的工作量減少了70%,運維工作量減少了90%。
電網資源業務中臺,這個實際上是對國家電網公司設立了一個標準,輸電、變電站、變壓器、二次設備等等。因為這些設備的參數和模型是很多部門共用,并不歸唯一一個部門管,但是各個部門共用的設備都放到資源業務中臺上。
客戶服務業務中臺建設,客戶中臺是公司上下游關聯企業客戶,比如供應商也是我們的客戶,我們把客戶所有標準化的共用的東西都放到這個中臺里。
電力大數據應用,復工復產應用。我們電力系統的數據是最直接的,我們有很多案例。我知道各級政府把電力數據作為復工復產最客觀的數據來分析。
電力數據價值挖掘。怎么挖掘它的價值?對內我們對安全生產,對提高效率有很高的價值。我們有一個外部的價值挖掘案例,比如說中小微企業最需要錢,一個中小微企業的用電量,交電費是以什么形式交電費,是什么時間交電費,要不要催電費,這方面的數據應該說是對一個中小微企業比較客觀的要素。這個數據并不是一次性的,銀行對于一個企業的貸款,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雖然錢不多,但是跟蹤成本很高。我們的數據每個月都有,可以說是每天都有,所以在這方面是做了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既為中小微有路沒錢著急解決問題,也解決銀行手里有錢貸不出去的問題。另外就是電力設備質量監測,對于一個設備制造商來說他不希望他的設備出問題,那么這個設備質量到底怎么樣?一般運行一段時間會出現問題,這些數據誰清楚呢?我們的一個部門是最清楚,我們把這些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把哪一個廠家的哪一批變壓器在哪一類的問題出現得多,那么設備制造商就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把設備的質量提升上來,那么他們生產好的設備,電網公司用質量好的設備,這樣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
智慧物聯體系。現在的傳感,包括能源互聯網,數字化轉型,傳感是最基礎的東西,實際上將來這部分的通路也是最大的,把這部分優化以后,實際上全社會的效益都提高了。
源網荷儲協同互動,它的效果是把一個剛性負荷變成了彈性負荷,可以削峰填谷。源網荷儲的互動沒有數字化的技術,沒有傳感技術,我認為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根本沒法實現。源網荷儲的幾個案例(圖示),這個都是因地制宜的,實際上源網荷儲最基礎的就是讓各個用戶在這個過程中都受益,這是一個市場機制,有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才能把源網荷儲的技術核心方案落地,這不是幾個問題,是商業問題,是關鍵問題。
現代智慧供應鏈,這是從招投標,到供貨,到物流,應該說是效率提高非常多,包括物流,做了很多工作。通過招投標,我們電表的信息,物料信息反饋給供貨商,讓他用非常小的成本發現問題。
電動汽車服務,電動汽車充電樁接入量和高速公路覆蓋也非常多,但是它最大的價值在于電動汽車可以作為可調負荷或電源,提升電網源荷互動水平。就是利用電網的技術優勢,人員優勢,包括我們掌握的數據優勢為企業節能。
人工智能能力開放平臺建設,人工智能方面電網公司我們是直接學習南方電網的經驗,國網公司做了很多事。
人工智能在設備運維應用,公司推進直升機、無人機、可視化裝置應用,這方面確實大大提高了效率,發現了過去傳統手段根本發現不了的缺陷,我們有比對數據,我們最近發現變電站也可以無人機巡,我們的巡檢人員在下用望遠鏡根本看不到的地方無人機能看得到。
能源區塊鏈應用,國網公司也進行了開展應用,比如上面很多業務上不上鏈?如果你不上鏈將來有分歧,將來核查的成本非常高,我們總結上不上鏈,有的不上鏈可以,但是上鏈和不上鏈的區別在于上鏈了造假成本非常高,將來核實的成本非常低,不上鏈造假成本非常低,將來核實的成本非常高。第二個如果是通過上鏈,把信任建立起來,實際上是提高了全社會的效率,也提高了全社會的誠信度。應該說上鏈是一種趨勢,就像招投標的企業哪一個沒有經過ISO9000的認證啊?實際上真正按照ISO9000的流程走,對你的企業甚至有提高,那么將來上不上鏈,也許多少年之后對企業也是一個提高。
展望
國家電網公司是一家能源互聯網企業,電網是能源互聯網,這是將來的目標。盡管工作量很大,有很多路要走,但是通過現在我們一步一步的工作,我們對這件事是充滿了信心。
最后談一點體會。越學,感到要學的東西越多,越干,發現越干的事越多。在實踐中,能夠發現和認識到問題,就是收獲和進步,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也就是創新的過程。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和完善理論。要鼓勵全體員工大膽創新實踐。
數字化轉型體會,數字化轉型也是一個創新過程,這個階段鼓勵全員創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要高效的、科學地創新,體現出創新的價值,就應該跟蹤創新、服務創新、引導創新、整合創新、總結和推廣創新,避免低層次的重復浪費。
數字化轉型的創新是可以互相感染和促進的,基層職工的潛力是巨大的,可以互相提供正能量。同樣,創新也可以在行業之間感染和提供正能量。比如,福建公司的焙茶和煙草業,四川公司的環保廳、住建廳和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可以提高全社會的效率。基層職工創新互相感染和促進,專業部門創新互相感染和促進,行業之間創新互相感染和促進,這能有效提高社會效率。
幾點思考:一要注意跨部門、跨行業的模型和標準的統一,數據共享共用。平臺(中臺)一致,既要鼓勵創新,又要做好頂層設計。二是在能源大數據中心和數據政府建設方面,要注重標準的統一和頂層的設計。三是在物聯感知層,模型、數據標準和通信協議要共享共用。四是要以做產品的態度來做項目,例如SAP的ERP產品,這樣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項目質量。
謝謝大家。(發言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