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坐擁南亞次大陸最有利位置,但跟日本一樣,也是一個油氣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
| 印度國旗與國徽。國徽圖案是來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頂端的石刻,圓形臺基上站立著四只金色的獅子,象征信心、勇氣和力量
煤炭資源還行,但品相好的焦煤也缺乏,并且用煤發電造成的環境污染也較為嚴重。
印度目前的人均年用電量遠低于世界水平。
所以,基于能源安全考慮和環境減排考慮,印度在積極追求核能發電。
當然,最開始的初心里面也有民用轉軍用的考慮。
這其中有印度的地緣政治焦慮的原因,請見我的公眾號“核電情報局”這個系列的第一篇。
| 甘地與尼赫魯
2、印度核電進階史
中國核電的關鍵代碼是728,與周總理和70年代聯系在一起。
印度在發展核電方面比我們早得多,畢竟脫胎于大英帝國,與西方世界的聯系較為緊密。
| 1909年英屬印度帝國地圖
1948年,印度獨立之后的第二年就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 ,并組建原子能部,執行原子能委員會作出的決策,負責核技術的研發和商業反應堆的運行。
原子能委員會由尼赫魯 親自領導,他當時的觀點是:“印度要想在世界上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要發展原子能”。
信奉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教旨的人對于核能有可能被用于軍事目的擔憂,尼赫魯表示:“ 我也不知道如何辨別民用和軍用……我認為我們必須使其用于和平的目的,當然,如果我們被迫作為一個國家使之用于其他目的,也沒有什么辦法能阻止我們這么做。 ”
| 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62年兵敗后郁郁而終
攬了瓷器活,還得有金剛鉆,印度剛從大英帝國斷奶,靠自己是造不出核電的。先是英國,后有加拿大、美國,在一票英聯邦國家的幫助下,印度建成了亞洲第一座實驗性反應堆和重水堆。
不可否認,這在亞洲核能發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但民用外衣下面,印度對核武器的執念不可遏制,尤其是中國在1964和1967的突破性成就,深刻刺激了印度的神經。
1974年,印度爆炸了一個核裝置 ,盡管印度一再解釋說這次爆炸是用于和平的目的,但國家社會又不是傻子,北美二佬美國和加拿大尤其憤怒,不僅中斷了與印度的民用核能合作,而且倡導和建立了國際多邊核材料控制體系。
| 印度擁核后,巴基斯坦也苦苦以求。中國周邊又多了兩個擁核國家
自此以后,印度能從國際市場上獲得的核技術和核材料十分有限,這嚴重制約了印度核電事業的發展。
此狀況一直持續的20世紀90年代,但神奇的印度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攢夠了核試驗的材料,在1998年5月,印度連續進行了五次地下核試驗,大大震驚了國際社會。
美國為首的西方制裁接踵而至。
但2011年九一一事件后,國際政治格局深刻變化,美國的反恐斗爭需要借助印度的助力。制裁也就不了了之。
印度核電進入新的大躍進階段。
3、印度發展核電的有利條件
1.印度政府有發展核電的堅定意志和戰略定力
立國以來,印度歷屆政府盡管在利用核能研制核武器問題上立場不盡相同,但發展核電的態度卻高度一致。
前總理辛格表示:“作為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大國,印度必須要保證其能源是安全的,任何一屆政府在這一點上都責無旁貸 。”
印度政府在財政預算上一直都向核電部門傾斜。印度原子能部的預算始終都比較高,其撥款要求總能得到肯定答復 。但這種高預算是以犧牲其他可再生能源預算為代價的。
| 印度原子能部
日本福島之后,印度發展核電的決心并未動搖,發展規劃一如既往。
2.美國的支持和幫助
進入21世紀后,美印關系迅速升溫。為了拉攏印度,向其示好,實現自己的政治、經濟、軍事利益,美國在2006年與印度簽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協議》。
| 美國總統喬治·布什與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于2006年3月2日在新德里握手。(Bush & Singh in New Delhi)
印度一舉打破自己在核問題上被國際社會長期孤立的局面 ,還可以公開合法的從美國進口核燃料與核技術,推動本國核電事業的發展。
3.國際社會對印度民用核制裁的解除。
與美和解意味著與西方和解,與美進入蜜月期就基本等于擁抱了整個西方世界,就像80年代的中國。
美國在與印度簽署該協議后,又積極推動國際社會解除對印度的民用核制裁。
在美國的游說下 ,IAEA2008年8月同意與印度簽訂核安全保障協議,核供應國集團(NSG)則于同年9月解除了對印度實施的長達34年的民用核材料和設備貿易禁令,從而為印度從國際社會獲得核燃料和核技術掃清了障礙。
由于印度核能市場市值潛力巨大。法國、俄羅斯、韓國、阿根廷、加拿大、英國等接踵而至,相繼與印度簽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協議,其中以俄羅斯的力度最大。印度取代中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核電合作伙伴。
| 庫丹庫拉姆核電站,俄羅斯出口的VVER機組,1/2號機組裝機容量為2,000 MW。現規劃為8臺機組(Kudankulam Nuclear Power Plant Unit 1 and 2)
4.印度的釷儲量非常豐富
印度貧鈾,卻富釷,據統計,印度的釷儲量約有81.6萬噸,占世界總儲量的22%,僅次于澳大利亞,居全球第二位。
印度的計劃是,在反應堆中逐漸用釷代替鈾,完全成功后,印度不僅不再需要其他國家為其提供核燃料,而且能源安全也能得到切實保障。
4、印度發展核電的制約
1.安全問題
印度自從建立第一個核反應堆以來,沒有發生過比較大的事故,但小事故卻從未間斷,幾乎所有的反應堆都出現過意外。
如拉賈斯坦1號、卡克拉帕爾1號以及納羅拉反應堆都曾發生過火災。2003年1月,卡拉帕克卡姆核電站再處理廠則發生了核輻射事件,有6名工人接觸到了高放射性物質,被稱為“印度核能歷史上最嚴重的泄露事故 ”。
| 印度核安全監管當局
福島核事故發生后,盡管辛格總理也要去相關部門對全國所有核電站進行徹底的安全檢查,但印度的分析家對此卻非常悲觀,認為日本的核事故對印度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可能會妨礙印度加速發展核電的雄心。
畢竟,鄰避效應在印度也是存在的,輿論的壓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2.技術問題
這主要表現在如何用釷代替鈾方面。
早在20世紀50年代,印度就計劃通過三個階段實現此目標。
第一個階段是以鈾為燃料建立加壓重水反應堆和輕水反應堆生產钚;
第二個階段是利用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燃燒钚,以從釷中增殖出鈾-233;
第三個階段是以先進重水反應堆將鈾-233和钚與釷一起燃燒,其中2/3的電力來自釷的燃燒。
雖然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在這三個必須完成的階段中,印度目前只完成了第一個階段。在可預見的未來,似乎看不到三個階段實現的預期。
| 印度現階段核電分布
3.成本問題
如果核電站的建設和維護成本比較高,其生產出來的電價就會偏高,從而使核電在市場競爭中不占優勢。
印度核電就屬于這種情況,核電的成本要比煤電高出許多。
這意味著,印度要下大力氣提高核電的運維水平,降低核電成本,才能使核電在市場上具有長久的競爭力。
| 世界各國核電占比,印度核電上升的空間還很大
4.效率問題
印度政府的辦事效率非常低。印度實行的所謂民主制,盡管已穩定運轉了幾十年,但也有其固有的缺點,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辦事效率低下 。
曾經擔任克林頓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助理的李侃如 ,通過分析印度政府的“制度成本”認為:
“印度政府從來都有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只是paper plan,從來沒有變成real plan。一項基礎設施必須要與不同的利益集團討價還價,談項目要好幾年,干項目又要好幾年”。
| 印度朝圣者。一般意義上而言,印度國民節奏慢,效率低。這是整體上非常勤奮的中國人所無法切身體會的
辦事效率低下在核電發展上表現的非常明顯。印度制定的核電發展計劃一直都比較宏偉,但很少能如期實現。
20世紀50年代,印度計劃到1980年將核電的裝機容量提高到8000兆瓦,1962年又修訂了核電的裝機容量,計劃到1987年將裝機容量提高到2-2.5萬兆瓦,1969年則計劃到2000年將裝機容量提高到4.35萬兆瓦,并將核電在總電力中的比重提高到10%。
然而,到了1980年,印度的核電裝機容量實際只有600兆瓦,2000年只有2720兆瓦。
把時間撥回當下,就在作者寫作本文的時候,消息傳來:
當地時間27日下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美印外長防長“2+2”會談結束,兩國簽署《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BECA)。該協議將允許印度使用美國提供的全球地理空間數據,來提高巡航和彈道導彈打擊目標的準確性。
其結果,軍事上自然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印度遠程精確打擊能力,但是這件事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國際政治方面,也就是 美印正在緩慢但是難以逆轉地走向軍事聯盟。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走到關鍵路口
雖然我們可以說,美國表面支持印度,是支持印度對抗中國,而不是支持印度崛起,是發展印度與中國抗衡的軍事力量,而不是把核心國防技術給予印度。但切切實實的,這會給我們的發展和全球戰略帶來更大的挑戰。一如1980年代中美蜜月期給蘇聯帶來的巨大壓力,這是我們要來冷靜分析和對待的客觀存在。也是我們真正沖破天花板,進入自由王國必須要經受的考驗和加冕。
至于核電界的同仁,我覺得不忘我們的初心和使命,踏踏實實把我們國家的核電運行業績和安全水平搞上去,大事別出,小事最好也沒有,就是我們為這個時代最本分也最靠譜的貢獻。
南亞核電系列到此結束,下期想分享一些關于鄧稼先的往事,當時看了心有戚戚然,很想與諸君共勉。歡迎關注公眾號“ 核電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