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北京——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中華環保聯合會,今天共同發布《為資源續航:2030年新能源汽車電池循環經濟潛力研究報告》。根據報告團隊的估算,到2030年全球乘用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將面臨總電量463GWh的大規模退役,如果對退役電池進行梯次利用,幾乎可以覆蓋全球儲能的用電需求,總價值將達到1000億人民幣, 大約是2019年的25倍。
《報告》還指出,2025年中國市面上新能源汽車的退役電池將有大約32GWh可以進行梯次利用,這足以覆蓋全國5G通信基站的備用電源需求。由于動力電池是高消耗資源型產品,發展動力電池的循環經濟也有望減緩對關鍵金屬的進口依賴,穩定戰略金屬資源安全。
從汽車產業退役下來的動力電池,既可能是豐厚的能量載體,也可能造成沉重的環境負擔。《報告》進一步建議,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各大新能源汽車企業、動力電池制造商,需盡快建立針對動力電池的100%生命周期追溯,明確退役電池梯次利用的統一標準,將生產者責任組織(PRO)的建立和執行納入企業生產評估準則。
動力電池三國鼎立,循環經濟百億市場
中國作為動力電池的第一生產大國,從2016至2019連續4年動力電池出貨量占據全球超過40%的市場份額,其中累積出貨量全球前五的企業中有三家來自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充電寶”。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超過85%的出貨量和產能集中在中國、日本、韓國三國,形成東亞“三國鼎立”的市場布局。目前動力電池生產商第一梯隊,被寧德時代(中國)、松下電器(日本)、LG化學(韓國)等企業包攬全球前十強。
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經過十年時間的蓬勃發展,也即將迎來第一波動力電池退役高潮。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417萬輛,研究團隊以5-8年的服役期折損20% 電量為退役條件來計算,預計在2021年至2030年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總量將會達到705萬噸,累積退役電量達到708GWh。
一塊電池八種礦產,原生資源依賴進口
《報告》顯示,由于每生產一塊鋰電池,需要開采至少八種金屬礦產,動力電池是高消耗資源型產品。預期2021年至2030年,全球售出的乘用車動力電池中,鋰、鈷、鎳、錳四種金屬的累計含量將達到1035萬噸,其中鈷的累計使用量預期超過205萬噸,相當于全球已探明鈷礦可開采量的30%。
生產動力電池最主要的金屬鈷和鋰產地集中,鈷的最主要生產國和儲量國都是剛果(金);鋰的主要生產國和儲量國分別是澳大利亞和智利。目前,中國96%的鈷資源都需要依賴進口,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將需要98萬噸鈷金屬用于動力電池的原料生產,是2010-2019年中國本土鈷礦產量總和的17倍。因此,發展動力電池的循環經濟有望大大減緩對關鍵金屬的進口依賴,對于穩定中國金屬資源供應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整體政策風向利好,但仍缺監管和標準
國務院10月9日最新通過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這表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的銷量也會同步提升。《報告》研究團隊采用常見的80%電池儲能進行梯次利用計算,得出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梯次利用電池電量將達到32GWh,可以覆蓋全國5G通信基站的備用電源需求。
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鐵塔公司已經在35萬個通信基站中累積使用超過4.5GWh梯次動力電池。不僅如此,中國鐵塔還計劃在2020年內將70-80萬個通信基站的鉛酸電池更換為鋰離子電池。由此可見,將退役動力電池應用于通信基站已經是可行的模式。隨著5G普及引發通信基站翻倍增加,以及云計算產業對數據中心的更多需求,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機遇。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鄭名揚表示:“根據研究團隊計算,2030年中國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經濟價值約430億元人民幣,按照2019年中國動力電池的市場份額來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占比接近7成。意味著屆時市面上絕大多數退役電池也將來自這兩家企業。因此,這兩家企業有理由負起生產者責任,妥善處理退役電池并最大化地發揮其價值。”
工信部在10月10日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公眾征求意見至 11月8日,文件提出對動力電次梯次利用的管理要求,反映政府已經意識到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的的經濟及環境效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中未來必然需要發展的一環。
針對動力電池實現梯次利用規模化發展的過程中,仍面臨的利潤受壓、政策法規不完善、缺乏統一技術標準、電池收集率低等挑戰,《報告》建議:政府應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相關法規,建設電池產業循環經濟;汽車生產及電池制造等行業組織應建立受國際認可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技術標準;政府及業界還需要盡快扶持產業發展,使之達到和生產環節相對應的規模。
【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直播】
登記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