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新基建”的驅動下,5G、特高壓、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基礎設施迎來建設紅利期,數字經濟加速發展,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也在加速。
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既關乎能源本身的開發與利用,也關乎開發、利用能源過程中的工程管理,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簡稱“青豫直流”工程)則是其前沿實踐。“青豫直流”工程是全國乃至世界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將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清潔電力,途經甘肅、陜西,以更高效率、更低損耗向東輸送進河南境內——每年可向河南輸送清潔電力400億千瓦時。如此龐大的工程,從開發建設到管理運維中的困難可想而知。因此,借助數字化技術融入工程建設及管理,成為了順應時代的必然選擇。
在整個“青豫直流”工程中,位于上蔡縣蔡溝鄉的駐馬店特高壓情況尤為復雜。換流站施工現場,工地面積大,人員多、工種雜,物資多,這使得青豫特高壓豫南站的管理復雜性高且安全責任重大。此外受疫情影響,項目建設工期縮緊,如何保質保量地及時順利交付,是華為及合作伙伴海南博禹共同面臨的難題。
作為電力行業“懂行人”的華為和海南博禹,通過深入核心業務場景,結合技術與業務融合優勢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利用 “5G+AI+云”技術,制定了針對性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建筑、人員物資、管理過程的全面數字化,達到生產提效、管理有序、成本節約、風險可控的效果。豫南站也因此成為了“智慧工地2.0時代”的國內首位“實踐者”和“體驗者”。
AI技術賦能,施工現場多了安全保障
施工現場情況復雜,如何全面、詳細地了解現場情況?如何減少現場存在的安全問題及隱患?工地需要靈敏的“感官”,在青豫特高壓豫南站,AI技術的到來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在施工現場,借助AI技術對現場攝像頭捕捉畫面進行實時動態分析,識別不規范的危險場景,如現場未按規定帶安全帽的人員、闖入帶電區域安全距離的人員和移動物體等。一經發現,即可直接聯動智能語音進行實時語音告警,實現對場區的動態監控,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安全情況和不安全行為的出現,保障現場安全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華為HoloSens攝像機可支持實時人臉識別比對,內置30萬名單庫,前端分析更加智能、精準,為智能巡檢的創新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大大提高了建設現場的安全性。
智慧平臺云端部署,管理效率瞬間翻倍
在工程建設和管理中,數據打通十分重要。依托華為云支撐的BIM技術,不同企業間的人、物都被有機聯系起來。
在青豫特高壓豫南站,進場人員需采用刷身份證、核驗人臉的方式進行實名制進場,規避非場區人員入場、超齡用工、童工等行為;一線管理人員通過數字項目平臺手機app,快速下載、學習施工過程中的圖紙、方案、變更、交底,避免因為人員疏忽導致變更遺漏,造成后期返工……種種細節,都體現著對人和機器的數字化管理,降低傳統人工檢測的失誤率,確保項目有序進行。
同時,由此產生的各類大量數據由智慧工地平臺中心直接采集,并匯總到數據處理中心,智慧工地平臺中心則成為項目一些基本信息的“集合地”,包括項目概況、人員信息、質量管理、安全管理、航拍視頻、新聞動態等,對本項目進行全方位展示。
不僅如此,這些信息實時共享,項目建設進展細節可視,便于項目建設單位、施工方、監理、分包單位等多方協同管理,同時也可以滿足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需求,實現閉環式的數字化管理,降本增效。
5G靈活應用,建筑工地邁入“智能時代”
工地融入5G將帶來怎樣的全新體驗?在青豫特高壓豫南站,5G加持智慧工地建設,進一步提升了施工現場的安全、效率,也讓現場變得更加綠色環保。
在施工現場,5G網絡實現全覆蓋,賦能現場施工管理、安全督查、線上監管、特高壓線路巡檢等多個環節,實現終端實時在線,監管無死角、全天候。
依托華為5G平臺搭建5G巡檢機器人,實現實時回傳、VR巡檢、遠程控制等功能;結合生產管控APP利用5G技術實現現場施工管理、安全督查現場管控、支持進行安全考試等功能,實現無紙化辦公;手持5G單兵提供本地預覽、錄像存儲、圖片抓拍等功能,督查人員可以與監控中心實時對話,真正實現流動式、便攜式的單兵監控。
在青豫特高壓豫南站建設多方的協同下,華為和合作伙伴順利完成對該項目智慧電力建設服務的交付,僅用時三個月,讓“智慧工地2.0時代”提前到來,助力“青豫直流”工程河南段線路全線貫通。順利交付背后,離不開華為及伙伴多年的行業深耕和知識積累。
在電力行業,華為已助力國網電力公司、南方電網等客戶的智能電網建設,深知輸變電工程場景的痛點和需求,因此能夠和伙伴一起打造出針對輸電工程的智慧工地解決方案。秉承“從行業中來,到行業中去”的理念,“懂行人”華為和伙伴正加速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釋放行業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