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處處長高東鋒代表高教司對當前加強儲能學科建設和產業發展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要充分認識加強儲能學科建設的重要意義。儲能技術是制約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的關鍵,儲能技術的創新突破將帶動全球能源格局革命性、顛覆性調整。要站在國家能源戰略需求的高度,加快儲能學科高質量發展。二是要提升儲能學科人才培養質量。針對儲能產業行業迫切需求,教育部等部委聯合印發了《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對儲能技術專業建設、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提出了系統要求和長遠規劃。要加大支持力度,重點完善儲能技術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三是要推進儲能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堅持產教融合,以解決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克關鍵科學問題為目標,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從機制、平臺、師資、產出等方面共同發力,推動行動計劃重點任務落地見效。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校長李根生在致辭中表示,多年來,學校堅持把自身發展融入國家能源戰略需求,積極服務國家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在儲能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方面積累了一定研究成果,在儲氫、儲電、儲熱領域形成了一定影響力,為建設綠色中國作出了應有貢獻。當前,國際形勢和國家能源結構深刻調整都對能源類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學校主辦“全國儲能學科前沿學者論壇”,邀請儲能學科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學科前沿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正是順應國家能源戰略發展需要,著力推動儲能學科和儲能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學校將加快建設跨學科、綜合交叉的儲能技術高水平創新團隊,加快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以產教融合發展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破解共性和瓶頸技術,搶占能源戰略突破高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蘇義腦指出,能源是國家安全與發展動力之源,能源行業發展必須堅持“安全、清潔、低碳、高效”理念。要重點關注煤炭清潔化、石油天然氣增儲上產、電力推進智能電網、能源規劃與布局等重要方面。要堅持“綠氫”方向,穩妥推進氫能產業發展;注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檢測;堅持節能是第一能源的理念,在全社會營造人人節能的良好氛圍。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世剛指出,未來能源行業總的發展趨勢是高效無污染。目前我國儲能方式還是以抽水蓄能為主,但電化學儲能經過多年成長,已經發展為第二大儲能方式,占比達到7.3%。下一步,一方面要采取科學手段大力提高鋰電池容量密度;另一方面要通過對固態電解質進行界面修飾,抑制鋰枝晶生長,有效提高電池安全性。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錦指出,碳納米管是由石墨片卷曲而成的空心圓柱體,具有優異的電學、力學和熱學性能,被認為是未來最有潛力的下一代集成電路芯片的候選材料之一。他通過大量實驗數據,詳細介紹了一種利用碳納米管與催化劑對稱性匹配的外延生長的全新方法;簡要分析了碳納米管在電子器件領域廣泛的應用前景、發展趨勢等,指出了現階段存在的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