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0:15 來源:中國能源報 瀏覽:
12月10日,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白鶴灘-江蘇工程”)開工,標志著設計裝機規模全球第二(僅次于三峽)、在建規模全球第一的白鶴灘水電站送出工程終于落地。
根據國家能源局2018年9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為滿足白鶴灘水電站電力外送需要,規劃建設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兩項工程輸電能力均為800萬千瓦,原計劃于2019年核準開工,但由于工程沿線部分省(市)對“電力分配方案”存在分歧,導致兩項工程未能如期核準。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復函重慶、四川兩地,敲定了“白鶴灘水電站外送方案”,為工程核準開工創造了條件。
▲白鶴灘換流站示意圖
白鶴灘-江蘇工程起于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止于江蘇省蘇州常熟市,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江蘇5省(市),線路全長2087公里,新建白鶴灘、虞城2座換流站。工程額定電壓±800千伏、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總投資307億元,于2020年11月獲國家發改委核準,計劃于2022年建成投運。
工程強化科技創新,在世界上首次研發柔直+常規的混合級聯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研發應用能夠快速實現毫秒級能量平衡的可控自恢復消能裝置,將特高壓直流饋入由依賴電網轉變為支撐電網,緩解華東電網火電機組減少導致的電壓穩定壓力,大幅提升華東電網受電能力。工程受端的虞城換流站將成為世界上首座采用常規直流和柔性直流混合級聯接線的換流站。
據了解,建設白鶴灘-江蘇工程,將為我國壯麗的版圖再添一條橫貫東西的能源大動脈,對于優化能源配置、保障電力供應、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綠色發展、引領技術創新等均具有顯著的綜合效益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四川水電資源豐富,技術開發容量達1.48億千瓦,約占全國總量的1/5,截至2019年底,四川水電裝機容量784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十三五”期間,隨著四川水電繼續大規模開發,外送消納能力亟待提升,預計2022年水電裝機容量將達1.02億千瓦。
白鶴灘水電站位于金沙江干流河段,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計劃2021年6月首臺機組投產發電,2022年全部建成投產,其中,左岸、右岸各建設8臺百萬千瓦級機組,分別送電江蘇、浙江。白鶴灘-江蘇工程建成后,可保證白鶴灘水電站電力大規模外送,促進四川水電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助力西部經濟崛起。工程還可利用通道的夏季富余送電容量,每年增送四川豐水期富余水電約40億-60億千瓦時,極大緩解四川棄水問題。
同時,我國華東地區經濟發達,經濟總量大,用電基數大、比重高,未來新興戰略產業等將加快發展,加之人口向東部地區集聚,仍將是我國負荷中心,但由于一次能源資源匱乏,土地和環??臻g有限,保障電力供應的壓力較大。因此,建設特高壓輸電工程、大規模接納區外電力,是滿足華東地區電力需求增長并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根本途徑。
預計“十四五”期間江蘇電力市場空間將超過1000萬千瓦。白鶴灘-江蘇工程建成投運后,輸電能力達800萬千瓦,可滿足江蘇當地經濟及負荷發展。而且,該工程與華東已有特高壓工程配合,可充分發揮特高壓電網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優勢,提高江蘇清潔能源消納比重,增強電網水火互濟能力,有效緩解華東地區中長期電力供需矛盾。
根據投資估算,建設白鶴灘-江蘇工程,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將增加輸變電裝備制造業產值約180億元,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約100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促進長江沿線各省(市)經濟增長,助力暢通國內大循環,有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據測算,白鶴灘—江蘇工程投運后,每年輸送電力超過312億千瓦時,可使華東地區每年減少發電用煤14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42萬噸、二氧化硫25萬噸、氮氧化物22萬噸,顯著改善華東地區環境質量,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另據悉,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13交11直”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達4.1萬公里,變電(換流)容量超過4.4億千伏安(千瓦),累計送電超過1.6萬億千瓦時,特高壓電網的資源綜合優化配置平臺作用充分顯現。國家電網已成為全球并網裝機規模最大、電壓等級最高、資源配置能力最強、安全水平最好的特大型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