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眾多“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被攻克,一項又一項科技創新成果相繼問世。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央企國之重器捷報頻傳。
12月26日,“國資小新”聯合國資委網站、《國資報告》雜志,根據網友推薦和全年大數據分析,為大家推出央企超級工程暨央企國之重器“英雄榜”,并在國資小新微博、微信新媒體平臺,國資委網站及相關中央主流媒體網站發起投票。綜合各平臺網友投票情況和專家評委推薦意見,“2020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重磅揭曉。
新冠滅活疫苗: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研發團隊科研團隊,在研發流程環節不減的前提下,工作人員“三班倒”連軸轉,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從啟動研發到獲批臨床只用了98天。4月12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申報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許可,成為全球首家獲得臨床試驗批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目前,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已在阿聯酋、巴林等國獲批上市,Ⅲ期臨床試驗接種志愿者超過5萬人,樣本人群覆蓋125個國籍,各項數據均好于預期。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將嚴格按照相關程序推進疫苗研發,不會省略任何一個研發環節,確保提供安全性最好的疫苗。
北斗三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
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首次建成面向全球提供導航服務的衛星系統,它由地球中圓軌道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包括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目前,全球已有120余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北斗系統。
華龍一號:“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并網發電
11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后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并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這標志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華龍一號”是我國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設計壽命為60年,反應堆采用177堆芯設計,堆芯采用18個月換料,電廠可利用率高達90%,創新采用了“能動和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系統及雙層安全殼等技術,在安全性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作為我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華龍一號是當前核電市場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是我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志性成果。
天問一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7月23日,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后,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后,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并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執行此次“天問一號”任務的運載火箭、環繞器、探測器、著陸巡視器,均由央企研制。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制,探測器及著陸巡視器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環繞器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制。
奮斗者號:“奮斗者號”海底萬米載人深潛創造記錄
11月10日,中國船舶集團研制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11月13日,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潛水器與著陸器在萬米海底的聯合水下拍攝作業,并向全社會進行了視頻直播;11月16日,再次完成萬米級下潛,并尋回了此前布放在洋底的3個作業工具;11月28日,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斗者”號勝利返航。
“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的核心研制任務。圍繞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攻關的總體目標,科技部設立19個項目、投入中央財政經費7.67億元,組織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20家科研院所、13家高校、60余家企業,近千名科研人員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及其發射使用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均由中國航天科技研制,航天科工、中國電科等中央企業參與工程其他分系統研制。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我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同時,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成功實現了多方面技術創新、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對于我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后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我國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滿負荷運行
11月27日,東方電氣集團自主研發的國內首臺F級50MW重型燃氣輪機順利實現滿負荷穩定運行,標志著我國突破了“卡脖子”關鍵技術,具備自主生產和替代進口的能力。燃氣輪機是涉及能源領域和國防建設的戰略性裝備,被譽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
以前通過“市場換技術”重型燃機國產化雖已接近80%,但剩余20%如高溫部件等核心技術仍屬于進口且被牢牢把控。該項目的成功使我國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具備自主生產和替代進口的能力,實現100%自主化國產設備。與同等功率進口燃機相比,整機制造成本大幅降低,運行與維護價格可節省近一半,檢修周期縮短50%以上。
高速磁浮樣車: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
6月21日,由中國中車研制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上海同濟大學磁浮試驗線上成功試跑,標志著我國高速磁浮研發取得重要新突破。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填補了高鐵和航空運輸之間的速度空白,可以形成航空、高鐵、高速磁浮和城市交通速度梯度更加合理、高效、靈活便捷的多維交通架構,滿足不同人群出行需求。
目前京滬高鐵運營速度為350千米/小時,本次成功試跑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速度幾乎是京滬高鐵運營速度的2倍,甚至接近民航客機的巡航速度。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的研制,是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課題。該項目由中國中車組織,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技術負責,匯集國內高鐵、磁浮領域優勢資源,聯合30余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關。
銀河麒麟操作系統:中國銀河麒麟操作系統V10取得重大突破
8月13日,銀河麒麟操作系統V10發布,達到了國產操作系統新高度。該系統是中國電子下屬中國軟件麒麟團隊打造的新一代自主創新操作系統產品,擁有內生安全、融入移動、性能領先、生態豐富、體驗提升、云端賦能六大亮點,具有國內最高安全等級,快速實現了國產操作系統的跨越式發展。
銀河麒麟V10的推出,讓人們看到了國產操作系統與日俱增的技術實力和不斷攀登科技高峰的堅實腳步。央企助力國產操作系統突破技術瓶頸,為國家信息產業安全保駕護航。
環流器二號M裝置: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建成并首次放電
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實現首次放電,標志著中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托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人造太陽”是可控核聚變裝置的俗稱,開發聚變能源是全球核聚變人一代代接力奔跑,致力于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托卡馬克裝置,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由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設計建造。該設備是實現我國核聚變能開發事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托裝置,也是我國消化吸收ITER技術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
科技是一個國家強盛之根本,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之魂,科技創新鑄就國之重器。2020年,一個個國之重器精彩亮相,讓國人自豪、世界贊嘆,彰顯了中國制造不斷增強的實力,凝聚著央企人在科技創新的投入和研發。
大國重器成就大國重企,大國重企鑄就中國品牌。面對嶄新的2021年,中央企業將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