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在工作報告中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沖刺之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謀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挑戰的應急科技攻堅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決策部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科技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一是 圍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在藥物、疫苗、檢測試劑等領域取得一批務實管用成果,有力支撐全國疫情防控。二是 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實施重大科技任務,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建設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全面開展重大專項任務攻堅沖刺,一批前沿領域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實施。啟動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三是 面向長遠發展加強科技創新系統謀劃,按照國家“十四五”總體部署,研究編制“十四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強重點任務凝練,完善科技規劃體系布局。四是 聚焦復工復產和高質量發展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實施“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開展成果轉化“百城百園”行動。深入實施科技扶貧“百千萬”工程,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五是 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力度,開展科技體制改革總結評估,修訂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開展基于信任的科學家負責制、“揭榜掛帥”、經費使用“包干制”等科研項目管理改革試點,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激發創新活力專項行動,圍繞優化創新生態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出臺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硬措施,構建科技大監督格局,嚴肅查處一批科研不端行為并及時向社會公開。六是 扎實推進國際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務實開展對美科技交流合作,聯合制定中歐科研創新合作路線圖,舉辦中俄科技創新年,召開第二屆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科技創新論壇。支持在腦科學等領域發起大科學計劃。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建設19家聯合實驗室,基本建成一體化技術轉移網絡。
王志剛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加速發展,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創新治理形成新格局,科技實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在促進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進一步凸顯了支撐引領作用。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2015年1.42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2.21萬億元,2019年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23%?;A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2019年達到1336億元。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翻一番,2019年超過2.2萬億元。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第29位躍升至第14位。一是 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顯著加強,數學等基礎科學穩定支持加大。自然科學基金改革全面推進,更加注重原創和人才培養。在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干細胞、合成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二是 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嫦娥四號”首次登陸月球背面,“嫦娥五號”實現地外天體采樣,“奮斗者”號完成萬米載人深潛,C919首飛成功,“雪龍二號”首航南極,“天鯤號”首次試航。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試驗樣車下線。悟空、墨子、碳衛星等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磁約束核聚變大科學裝置多項實驗取得突破,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建成使用。三是 重大專項引領重點領域跨越發展,國產芯片、操作系統和計算機整機自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5G成功商用;一批高端機床裝備研制成功;掌握第三代非能動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世界領先;自主研發235個新藥。四是 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躋身世界前列,北斗導航衛星全球組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應用??萍紴楦壑榘拇髽?、高速鐵路等重大工程提供保障。五是 科技創新有力支撐民生改善,科技扶貧取得顯著成效,實現科技特派員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全覆蓋。建成50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牽頭、9700家醫療機構參與的新型協同創新網絡。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深入推進。六是 區域創新水平快速提升,北京、上海、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東西部科技合作由“點對點支援”向“體系化布局”轉變。21家國家自創區、169家國家高新區成為地方創新發展“領頭雁”,2019年營業收入達38.6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52%。七是 科技創新創業形成新生態,創新創業政策更加健全,科創板上市高新技術企業173家。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大學科技園等構成全鏈條創新創業孵化體系??萍夹椭行∑髽I、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均突破20萬家。八是 科技體制改革主體架構基本建立,資源統籌配置進一步加強,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不斷優化,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自主權進一步擴大,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九是 科研誠信建設進一步加強,作風學風深層次問題逐步解決,形成覆蓋全面、導向明確、規范有序、統籌協調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十是 科技人才發展形成新機制,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涌現,一批優秀科學家榮獲國際重要獎項,在世界科研舞臺上嶄露頭角。國家科技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加大對青年人才、一線科技人才、企業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實施統一的外國人才來華工作許可和外國人才簽證制度,開展外國高端人才服務一卡通試點。十一是 科技開放合作邁出主動布局新步伐,政府間科技合作穩步發展,與多個國家建立創新對話機制,深入實施科技合作伙伴計劃。圍繞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加強氣候變化、空間、健康、能源、農業等國際合作。深度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等大科學工程。“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成效明顯。
王志剛強調,在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科技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準確把握新機遇新挑戰,系統謀劃新時代科技發展新思路新舉措。面向中長期 ,要加強科技創新的系統性布局。更加注重原始創新,全面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更加注重引領發展,以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高質量發展、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更加注重人才為本,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更加注重開放融合,共建開放包容的全球創新生態。面向“十四五” ,緊緊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科技創新的戰略支撐作用。著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通過應用驅動倒逼基礎研究,真正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著力加強體系能力建設,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建成更加高效開放的新時代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科技計劃體系,改革評價激勵機制,加強作風學風建設。
王志剛要求,2021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十一個方面工作:一是 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強化科技創新基礎能力。二是 健全新型舉國體制,集中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三是 發布“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健全規劃實施和資源配置機制。四是 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提高創新策源能力。五是 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高新技術研發應用。六是 大力發展農業和民生科技,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民生福祉。七是 加快建設區域創新高地,打造高質量發展動力源。八是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創新體系效能。九是 強化作風學風建設和科技監督,構建大監督格局,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十是 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十一是 堅持開放包容互惠共享,加快提升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
王志剛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全國科技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敢于擔當,盡職盡責,不辱使命,狠抓落實,展現新作為、見到新氣象,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國防科工局、中國科協負責同志,科技部領導班子成員,中組部、中宣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科技部機關各廳、司、局,直屬機關黨委,各直屬事業單位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日報社有關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廳(委、局)領導班子成員和相關處室負責同志,部分國家自創區、高新區主要負責同志,科技部系統全體干部職工在視頻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