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中國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合并為國家能源集團。這個總資產1.8萬億元能源央企航母的誕生,標志著我國邁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企業的關鍵一步。
成立國家能源集團,是我國深化國企改革、加快推進中央能源企業優化布局的必然選擇;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這家企業又肩負重任,朝著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走在改革前列。
煤電巨頭牽手 在改革中實現深度融合
國家能源集團是煤電聯營的重要標桿,被視為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的重要嘗試。
重組之前,國電集團是以發電為主業的綜合性電力集團,是我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神華集團以煤為主業,是煤、電、路、港、航一體化發展的能源集團。
煤炭和發電行業屬于產業鏈上下游,兩個行業猶如天平的兩端。煤價上漲,發電企業就吃虧;煤價下跌,發電企業的業績就靚麗一些。
近年來,隨著煤炭去產能大步推進,煤價上漲帶來的聯動效應使得發電企業的業績遭遇沖擊。
目前,國家能源集團職工總數33萬人。截至2020年底,擁有煤礦87處,設計產能6.9億噸。火電產業總裝機1.88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產業裝機量6185萬千瓦。2020年上半年,國家能源集團煤炭產量全國占比14%、發電量全國占比13%。
數據好看并不意味著業務融合成功。企業兼并重組不僅僅是財務活動,只有在業務整合上取得成功,才能達到國有資本布局優化的目的。
今年以來,國家能源集團積極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作為改革的總體思路,圍繞戰略性重組、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等核心任務,共制定70項改革措施。
“集團總部機構精簡、同質化業務重組、區域公司整合、科研體系建設等改革取得實質進展。”國家能源集團董事長王祥喜說。
除此之外,一系列業務融合的部署正緊鑼密鼓推進:
——抓好產業鏈一體化運營,推進煤電、煤化、產運、運銷協同發展。
——推進科研體系改革,建好國家級研發平臺,形成與世界一流企業相匹配的科技管理體制。
——實行全員績效考核,破除平均主義和“高水平大鍋飯”。
——弘揚企業家精神,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提升配置效率 以改革促行業智能化發展
漆黑的礦井,沾滿煤粉的礦工,隨時可能發生的塌方和瓦斯爆炸……這是煤炭開采留給人們的固有印象。
點著鼠標,推著搖桿,坐在辦公室就能對井下幾百米深處的設備發出指令,進行采煤作業——這樣的畫面,是神東煤炭集團員工徐生亮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神東煤炭集團是國家能源集團的主要煤炭生產企業,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兩億噸煤炭生產企業,創造了中國煤炭工業的奇跡。
今天的神東,無人駕駛卡車在礦山轟鳴,三維設計軟件使“數字礦山”模型栩栩如生,卡車智能調度系統自動規劃運輸路線,炸藥混裝車智能裝藥精準爆破……
推進智能化礦山建設,正是國家能源集團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以改革促進行業智能化,提高企業競爭力、創新力的體現。
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引導資本向創新集聚,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內在要求。
為此,神東煤炭集團在《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行動方案》中,設定了45項指標,明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確定對標世界一流管理的32項內容、27個標桿對象、69項主要差距、68項提升目標和108項具體措施,并啟動智能礦山、機器人研發與應用等5個重點項目。
打造清潔能源 改革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東海之濱,江蘇如東。154臺風電機組在海面上迎風轉動,總裝機容量48萬千瓦,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場。
這是國家能源集團旗下龍源電力的杰作。
“十四五”新開局,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重點任務。如何借力改革的東風生產更多清潔能源、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國家能源集團未來繼續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考量。
目前,國家能源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公司,且擁有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在內的門類齊全的新能源產業體系。
從東海之濱到世界屋脊,從塞北大漠到嶺南大地,從中國走向世界,國家能源集團探索新能源發展的腳步不僅從未停歇,而且一路引領行業發展:
——龍源電力攜手振華重工研制出的龍源振華1號和2號,分別是國內第一艘海上風電專業施工船和運維船,擁有潮間帶和近海風電施工、運維平臺,邁出了海上風電開發的關鍵一步。
——龍源振華3號是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2000噸自升式海上風電施工平臺,集大型風電設備打樁、吊裝、安裝等功能于一體,起吊能力及起升高度均居世界同類平臺之首,為近海高效施工提供了“利器”。
——國華東臺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球首臺單樁基礎上的整體風機安裝,為我國乃至世界海上風電建設填補了技術空白。
“在三年行動中,龍源電力探索由‘電力環保領頭羊’向‘一站式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的戰略轉型。”龍源電力總經理孫勁飚說。
“下一個五年,要實現清潔能源跨越式發展,國家能源集團必須處理好傳統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的關系,處理好低碳發展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努力在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發揮主力軍作用。”王祥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