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望去,張開平一身紅彤彤的工裝宛如一艘“紅帆船”遨游在百里氣區。
數九嚴寒,氣田的氣溫已接近零下25度,天然氣保供進入峰值期。
“采氣一廠是青海油田天然氣生產的‘領頭羊’,是天然氣保供的主力軍。”采氣一廠黨委負責人說。
氣井進行壓裂充填防砂作業,三道繁瑣的工藝步驟不僅抬高作業成本且壓井液對地層傷害較大。青海油田創新專家徐正祥領銜工作室成員就此展開專題攻關,應用新研制的井下防砂工具,通過投球方式進行壓裂充填防砂作業,省去了作業機組二次重復施工,開創了氣井防砂作業一趟管柱作業的先河。
“氣井一趟管柱作業每年可為采氣一廠降本增效400萬元以上。”采氣一廠總工程師許吉瑞說。
“臺南氣田日產量到1月中旬必須再增長10萬立方米。”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青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鉆采工藝研究院在澀北成立了臺南氣田復產臨時黨支部,并由5名青年黨員自發組成復產先鋒隊。自去年12月初開始,他們白天跑現場論證上產方案,夜晚查閱資料編制上產措施,通過提升剩余氣富集區動用、挖潛水侵區潛力,提升措施工藝等有效措施,2021年的第一天,臺南氣田的產量開始“復蘇”。
冷湖東坪、牛東氣田是青海油田天然氣保供的“接力棒”,面對氣田水侵程度高、穩產難度大,采氣三廠120余名黨員圍繞穩產挖效、增產提效、降本節效三大主題,讓“紅色氣流”為天然氣保供充滿“氣力”。
昆2井因地層雜質堵塞導致生產異常,黨員王全有在現場連續“寒戰”50小時。零下25度的氣溫帶著口罩有哈氣不利于操作,鼻涕凍得止不住,鼻尖擤得“開了花”,他全然不顧,直到氣井恢復正常這才撤離了現場。
“新年‘第一仗’一定要打漂亮,只有氣井生產穩定了,‘兩節’保供才不會‘掉鏈子’……”今年元旦午飯時間,南八仙氣田的“當家人”劉小軍在食堂給班組長開了個短會,下達了氣井穩產死命令。
面對氣井遞減、積液等問題,劉小軍制定了機采井參數優化、低產低效井間歇開關,流程切換攜液、氣舉維護等措施,2020年外輸天然氣4.76億方,實現油氣當量44.73萬噸,油氣產量連續3年遞增創新高。
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氣田,也是中國最早開發的油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是青海、西藏、甘肅、寧夏四省(區)重要產油、供氣基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